漫的成语(共50个)
- 哑子漫尝黄柏味,自家有苦自家知- 成语解释:哑子:哑巴;黄柏:黄檗,味苦。 
 哑子尝到黄柏的苦味,知苦说不出。比喻有苦难言。-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九回:“文姜深闺寂寞,怀念诸儿,病势愈加,却是胸中展转,难以出口。正是‘哑子漫尝黄柏味,自家有苦自家知。’” 
- 水漫金山- 成语解释:神话故事。金山,在江苏省镇江市。 - 成语出处:《白雪遗音・马头调・雷峰塔》:“金山寺里法海一见许仙,面带妖色,不放下山。怒恼白蛇,忙唤青儿,带领着虾兵蟹将,这才水漫金山。” 
- 漫无边际- 成语解释:漫:不受约束;随便;边际:边缘;界限。 
 大水广阔;一望无际。形容非常广阔;一眼望不到边。或指谈话、写文章等没有中心;离题很远。也作“茫无边际、渺无边际。”。- 成语出处: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24章:“只向黎说了一些海阔天空、漫无边际的话。” 
- 长夜漫漫- 成语解释:漫漫:无边际的样子。 
 漫长的黑夜无边无际。多用来比喻社会的黑暗。- 成语出处:《淮南子・宁戚〈饭牛歌〉》:“生不逢尧与舜禅,短布单衣才至骭,从昏饭牛薄夜半,长夜漫漫何时旦。 
- 漫山遍野- 成语解释:漫:原为水满外流的意思;引申为“布满”;遍:动词;遍及;布满。 
 原指布满了山坡山冈、田间旷野。形容数量很多、范围很广、声势很大。-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8回:“西凉州前部先锋马岱引军一万五千,浩浩荡荡,漫山遍野而来。” 
- 硝烟弥漫- 成语解释:弥漫:充满。 
 指战场上炮火充满了整个空间。- 成语出处: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五卷第一章:“掌子面炮声轰响,硝烟弥漫,成千上万的人二十四小时三班倒,轮番在地下作业。” 
- 天真烂漫- 成语解释:自然纯真;毫不造作。多指少年儿童纯真可爱。天真:心地单纯;不虚伪做作;烂漫:坦率自然。 - 成语出处:宋・龚开《高马小儿图》:“此儿此马俱可怜,马高三齿儿未冠,天真烂熳好容仪,楚楚衣装无不宜。” 
- 漫不经心- 成语解释:漫:随便;不受约束;经心:在意;留心。 
 说话办事不用心考虑;随随便便;不在乎。- 成语出处:明・朱国桢《涌幢小品・存问》:“近见使者至城外,仅主家周旋,有司漫不经心。” 
- 漫不经意- 成语解释: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 - 成语出处:郭沫若《文艺论集・瓦特・裴德的批评论>》:“有时不能莹然彻底而变化,好像漫不经意地在四处爆发着一个优美的结晶。” 
- 浩浩漫漫- 成语解释:大雾无边无际的样子。 
- 漫地漫天- 成语解释:漫:满。 
 充满天地之间。形容数量极多,到处皆是。亦作“漫天漫地”。- 成语出处:元・谷子敬《城南柳》第三折:“可早漫地漫天,更扑头扑面,雪拥就浪千堆。” 
- 漫天漫地- 成语解释:漫:满。 
 形容到处都是,数量极大。- 成语出处:明・朱国桢《涌幢小品・大劫运》:“南宋末造,蒙古兵势,漫天漫地盖来。又加以谋勇,如何御得他。” 
- 漫天要价- 成语解释:无限度地乱要价。形容所提出的条件、要求过高。 - 成语出处:《人民日报》1981.2.11:“这个计划,也是精打细算搞出来的,并非漫天要价之作。” 
- 漫天盖地- 成语解释:遍布天地之间。 - 成语出处:清・蒲松龄《东郭外传》:“齐人漫天盖地说大话,把他那婆子喜的似风魔。” 
- 怀刺漫灭- 成语解释:刺:名帖,名片。 
 身藏名片太久,以致名片字迹模糊消失。形容自视甚高,看不起他人。- 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祢衡传》:“始达颍川,乃阴怀一刺,既而无所之适,至于刺字漫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