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的成语(共141个)
- 舐皮论骨- 成语解释:舐:舔。 
 比喻只看到一点表面现象就妄加评论。- 成语出处:鲁迅《华盖集续编的续编・海上通信》:“至于《野草》,此后做不做很难说,大约是不见得再做了,省得人来谬托知己,舐皮论骨。” 
- 脱皮掉肉- 成语解释:指卖命。 - 成语出处:崔巍《爱与恨》:“老头子一辈为小梁庄群众起早搭黑,脱皮掉肉奔波,哪天黑来不熬到鸡儿叫。” 
- 厚皮老脸- 成语解释:指人脸皮厚,不知羞耻。 - 成语出处:钱钟书《围城》:“想不到外国去了一趟,学得这样厚皮老脸,也许混在鲍小姐那一类女朋友里训练出来的。” 
- 细皮嫩肉- 成语解释:指皮肤细嫩。借指没经过锻炼,不能担当大任。 - 成语出处:清・无名氏《刘公案》第35回:“他虽然心毒意狠,到底是细皮嫩肉,如何禁受?” 
- 断送老头皮- 成语解释:断送了老头的性命。借指被官事所束缚,不能自由自在地生活。 - 成语出处:宋・苏轼《东坡志林》卷六:更休落魄耽杯酒,且莫猖狂爱咏诗。今日提将官里去,这回断送老头皮。 
- 瓜皮搭李皮- 成语解释:搭:连接上,挂上。 
 瓜皮挂在李子树皮上。比喻和毫无关系的人强认亲族。- 成语出处:宋・无名氏《随隐漫录》:因何七世有孙儿?若非鹤种并梅种,定是瓜皮搭李皮。 
- 妍皮裹痴骨- 成语解释:妍:美好;痴:同“媸”,丑陋。 
 美丽的皮肤,包裹着丑陋的骨头。比喻外表虽然美好但实质却很鄙陋。- 成语出处:元・王恽《秋涧全集・元日示孙阿建六十韵》:貌端娟且静,气吐清而圆,妍皮裹痴骨,了不直一钱。 
- 水过地皮湿- 成语解释:水流过地面,地皮就湿。意思是没二话,就是这样。也用来比喻事情办过没什么效果,作用不大,印象不深。 - 成语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七回:如今没别的,水过地皮湿,姑娘就是照师傅的话,实打实的这么一点头,算你瞧得起这个师傅了。 
- 妍皮不裹痴骨- 成语解释:妍:美丽;痴:痴呆。 
 美好的皮不包痴呆的骨头。比喻美好的外表定会有聪明的内心。- 成语出处:《晋书・慕容超载记》:“召见与语,超深自晦匿,兴大鄙之,谓绍曰:谚云‘妍皮不裹痴骨’,妄语耳。” 
- 人有脸,树有皮- 成语解释:人有脸面,就象树有树皮一样。比喻人都有羞耻之心,不能不顾脸面。 - 成语出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七十六回:人人有面,树树有皮。 
- 麋蒙虎皮,攻之者众- 成语解释:麋:麋鹿。 
 麋鹿如果披上虎皮,攻击者比攻击真老虎还多。比喻诸侯掠取天子之位必然会引起众怒而群起攻之。-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楚世家》:臣请譬之,夫虎肉臊,其兵利身,人犹攻之也。若使泽中麋蒙虎之皮,人之攻必万于虎矣。 
- 寝皮食肉- 成语解释:①《左传·襄公二十一年》:“然二子者譬于禽兽,臣食其肉而寝处其皮矣。 
 ”后以“寝皮食肉”形容仇恨之深。②借指勇武的行为或精神。- 成语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襄公二十一年》:“然二子者譬于禽兽,臣食其肉而寝处其皮矣。” 
- 反裘伤皮- 成语解释:古人穿皮衣毛朝外,反穿则毛在里,皮必受损。比喻愚昧不知本末。 - 成语出处:《晋书・张轨传》:“今详欲因人之饥,以要三倍,反裘伤皮,未足喻之。” 
- 皮伤肉绽- 成语解释:绽:裂开。 
 皮肉都裂开了。形容被打伤势严重。-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07回:“只一石子飞来,正中面门,皮伤肉绽,鲜血迸流,翻身落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