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的成语(共153个)
暴露无遗
成语解释:暴露:显露;显现;遗:遗漏。
全部、彻底地暴露了出来;没有丝毫遗漏。成语出处:杜鹏程《保卫延安》第二章:“只要在这里发现敌人主力,那敌人一切诡计就暴露无遗。”
餐风露宿
成语解释:餐:吃;宿:睡觉。
在风中吃饭;在露天过夜。形容旅途或野外的艰辛。也作“露宿风餐”、“风餐露宿”。成语出处:宋・苏轼《将至筠先寄迟适远三犹子》诗:“露宿风餐六百里,明朝饮马南江水。”
风餐露宿
成语解释:餐:吃饭;露:露水;宿:住宿;过夜。
在野外的风雨中吃饭;在露天的环境中睡觉。形容旅途或野外工作的艰苦。成语出处:宋・范成大《元日》诗:“饥饭困眠全体懒,风餐露宿半生痴。”
藏头露尾
成语解释:头藏起来;却把尾巴露出来了。比喻遮遮掩掩或躲躲闪闪;不肯把真实情况全暴露出来。也作“露尾藏头”。
成语出处:元・王晔《桃花女》第二折:“劝周公莫便生嗔,将酒礼强勒成亲,不争我藏头露尾,可甚的知恩报恩。”
锋芒毕露
成语解释:锋:刀锋;芒:原指谷类种子壳上的细刺;比喻枪头;矛尖;毕:都;完全;全部。
刀锋和矛尖都露出来。形容人傲气逼人;逞强好胜。或形容人锐气才干完全显露出来。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袁绍传》:“瓒示枭夷,故使锋芒挫缩,厥图不果。”
浮云朝露
成语解释:漂浮的云彩,清晨的露水。比喻时光易逝,人生短促。
成语出处:《周书・萧大圜传》:“人生若浮云朝露,宁俟长绳系景,实不愿之。执烛夜游,惊其迅迈。”
风云月露
成语解释:指绮丽浮靡,吟风弄月的诗文。
成语出处:汉魏 刘桢《隋书・李谔传》:“连篇累牍,不出月露之形,积案盈箱,唯是风云之状。”
身先朝露
成语解释:谓身体比早晨露水消失还快。比喻很快死亡。
成语出处:《元史・齐履谦传》:“恐一旦身先朝露,必至累人,遂遣人于客城先人墓侧,修营一舍,傥病努不退,当居处其中以待尽。”
出头露面
成语解释:在人多的场合公开出现;也指在众人面前出风头表现自己;又常因出现于公共场合而出名。还指出面活动、做事、讲话。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孙二娘从小出头露面,况是过来人,惯家儿,也不害什么羞耻。”
春露秋霜
成语解释:比喻恩泽与威严。也用在怀念先人。
成语出处: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诏策》:“眚灾肆赦,则文有春露之滋;明罚敕法,则辞有秋霜之烈。”
霜露之悲
成语解释:对父母先祖的悲思。
成语出处: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终制》:“若报罔极之德,霜露之悲,有时斋供。”
袒胸露臂
成语解释:袒:裸露。
敞开上衣,露出胳膊,指没有修养和礼貌。成语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37回:“远远望见一个长大汉子,草帽短衣,肩上背了行囊,袒胸露臂,忙忙的走来。”
沐露沾霜
成语解释:形容饱经霜露辛苦。
成语出处:唐・王勃《为人与蜀城父老书》:“因公入务,怀书将相之门;沐露沾霜,拥箒公侯之门。”
雨露之恩
成语解释:滋生万物的雨露的恩情。比喻恩泽、恩情。
成语出处:唐・刘禹锡《苏州谢上表》:“江海远地,孤危小臣。虽雨露之恩,幽遐必被;而犬马之恋,亲近为荣。”明・程登吉《幼学琼林・天文》:“望切者,若云霓之望;思深者,如雨露之恩。”
披露肝胆
成语解释:谓竭诚相告或竭尽忠诚。
成语出处:唐・陈子昂《安宗子科》:“披露肝胆,不知忌讳,实战实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