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的成语(共32个)
位居极品
成语解释:极:顶点。
指大臣中地位最高的人,泛指身为重臣,官位很高。成语出处:元《宋史・职官志》:“遂为内臣之极品。”
品头题足
成语解释:亦作“品头论足”。①指无聊的人随意议论妇女的容貌体态。②现亦比喻在小节上一味挑剔。
成语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阿宝》:“[生]遥见有女子憩树下,恶少年环如墙堵。众曰:‘此必阿宝也。’趋之,果宝也。审谛之,娟丽无双。少倾人益稠。女起遽去。众情颠倒,品头题足,纷纷若狂。
品竹调丝
成语解释:见“品竹调弦”。
成语出处:明・洪楩《清平山堂话本・柳耆卿诗酒玩江楼记》:“[柳耆卿]吟诗作赋,琴棋书画,品竹调丝,无所不通。”
品竹调弦
成语解释:亦作“品竹调丝”。泛指吹弹管弦乐器。
成语出处:元・武汉臣《玉壶春》第一折:“一行行品竹调弦。”
品箫弄笛
成语解释:吹奏洞箫和笛子。指人擅长音乐。
品而第之
成语解释:品:品评,区分;第:等第,等级。
品评优劣而后确定他的等级。成语出处:《晋书・苻坚载记上》:“坚亲临太学,考学生经义优劣,品而第之。”
品貌非凡
成语解释:品貌:人品和容貌;非凡:不同寻常。
品行相貌都超出一般。成语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四十四回:“世兄品貌非凡,将来是要一定发达的。”
九品中正
成语解释:品:等级。
从魏晋南北朝开始实行选拔官吏的等级制度。成语出处: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今天下四万万人之材性,长素岂尝为其九品中正而一切检查差第之乎?”
品评卓逸
成语解释:品:辨别;评:评议;卓:高明;逸:超出一般。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于病中犹作《汉晋春秋》,品评卓逸。
入品用荫
成语解释:品:指官级;荫:封建官僚的子孙以先代官级而受封。
指继承先辈的官爵。成语出处:《大宋宣和遗事》前集:功过注授,加官差遣,入品用荫,如命官法。
姚黄魏品
成语解释:见“姚黄魏紫”。
成语出处:宋・梅尧臣《次答公度》:“姚黄魏品若尽有,春色定应天下空。”
中正九品
成语解释:品:等级。
从魏晋南北朝开始实行选拔官吏的等级制度。成语出处:《晋书・刘毅传》:“至于中正九品,上圣古贤,皆所不为,岂蔽于此事而有所不周哉,将以政化之宜无取于此也。”
众品交荐
成语解释:许多人一致推荐。
成语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八十二回:玄宗见众口交荐李白之才,便传旨赐李白五品冠带朝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