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3. 时的成语

时的成语(共400个)

  • 施宜

    suí shí shī yí

    成语解释:同“随时制宜”。

    成语出处:宋・王安石《敕修南郊式表》:“推本知变,实有考于将来;随时施宜,亦不为乎无补。”

  • 病俗

    mǐn shí bìng sú

    成语解释:指忧虑时俗。

    成语出处:宋・曾巩《答李讼书》:“足下自称有悯时病俗之心,信如是,是足下之有志乎道。”

  • 之选

    yī shí zhī xuǎn

    成语解释:指某一时期的优秀人才。

    成语出处:北宋《新唐书・韦抗传》:“它所辟举,如王维、王缙、崔殷等,皆一时选云。”宋・曾巩《〈范宽之奏议集〉序》:“其所引拔以言为职者,如公,皆一时之选。”

  • 旷日累

    kuàng rì lěi shí

    成语解释:累:积累。
    耗费时日,拖延很久。

    成语出处:宋・曾巩《为人后议》:“今世议者纷纷,至于旷日累时,不知所决者,盖由不考于礼,而率其私见也。”

  • 度力

    chuǎi shí duó lì

    成语解释:揣度形势,估量自己的能力。

    成语出处:明・张居正《答上师相徐存斋书》:“不肖揣时度力,屡欲乞归。”

  • 异势殊

    shí yì shì shū

    成语解释:谓时代、情势等都已起了变化。

    成语出处:明・张居正《答朱谨吾辞建亭》:“时异势殊,陵谷迁变。”

  • shí yǐn shí xiàn

    成语解释:现:显露。
    时而隐没时而现出。形容隐隐约约、依稀可见的状态。

    成语出处:明・袁宏道《广庄・人间世》:“子房当烹狗藏弓之世,时隐时现,托赤松以自保。”

  • 三刻

    yī shí sān kè

    成语解释:同“一时半刻”。

    成语出处:清・李渔《凰求凤・夥媒》:“机缘凑,把愁肠暂丢,便难成,也一时三刻展眉头。”

  • 之秀

    yī shí zhī xiù

    成语解释:一个时期的优秀人物。亦作“一时之选”。

    成语出处:《周书・唐瑾传》:“时六尚书皆一时之秀,周文自谓得人,号为六俊。”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二十四卷:“后主问帝:‘萧妃何如此人?’帝曰:‘春兰秋菊,各一时之秀也。’”

  • 度势

    shěn shí duó shì

    成语解释:度:审。
    观察分析时势;估计情况的变化。

    成语出处:明・沈德符《野获编》:“刘欲华试以完大典,俱审时度势,切中事理。”

  • 不我与

    shí bù wǒ yǔ

    成语解释:我与:“与我”的倒装;与:等待。
    时间不会等待我们的。嗟叹时机错过,追悔不及。

    成语出处:春秋・孔子《论语・阳货》:“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 了了

    xiǎo shí liǎo liǎo

    成语解释:指人不能因为少年时聪明而断定他日后定有作为。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 切中

    qiè zhòng shí bì

    成语解释:切:切合;中:恰好对上;弊:弊病。
    刚好击中现时的弊病;比喻批评时事能击中要害。

    成语出处:宋・苏舜钦《诣匦疏・景祐五年》:“旬余日来,闻颇有言事者,其间岂无切中时弊,而绝不闻朝廷从而行之。”

  • 切中

    qiè zhòng shí bìng

    成语解释:切:切合;中:恰好对上;病:害处。
    指发表的言论正好击中当时社会的弊病。

    成语出处:宋・龚明之《中吴纪闻・王彦光》:“彦光时主丽水簿,慨然上疏陈十弊,皆切中时病。”

  • 行乐

    jí shí xíng lè

    成语解释:及时:抓紧时机。
    抓紧时机寻欢作乐。

    成语出处:《新刊大宋宣和遗事》:“人生如白驹过隙,倘不及时行乐,则老大徒伤悲也。”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