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的成语(共36个)
胫大于股者难以步
成语解释:胫:小腿;股:大腿;步:行走。
小腿比大腿大则无法稳健地走路。比喻本末倒置则无法相互配合使用。成语出处:汉・处向《说苑・君道》:胫大于股者难以步,指大于臂者难以把,本小末大,不能相使也。
心膂股肱
成语解释:膂:脊骨。
股:大腿。
肱:胳膊上从肩到肘的部分。
心、膂、股、肱都是人体的重要部分,比喻亲近得力之人。成语出处:《尚书・君牙》:“今命尔予翼,作股肱心膂。”
股肱耳目
成语解释:股:大腿;肱:手臂从肘到腕的部分;股肱:比喻辅佐帝王的大臣;耳目:亲信。
比喻得力助手和亲信。成语出处:《尚书・益稷》:“臣作朕股肱耳目。”
股肱心膂
成语解释:股:大腿;肱:手臂从肘到腕的部分;心膂:亲信。
指辅佐帝王的重臣。比喻得力助手与亲信。成语出处:《尚书・君乐》:“今命尔予翼,作股肱心膂。”
股肱之力
成语解释:股肱:大腿和胳膊。
自己的所有力量。形容做事已竭尽全力。成语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僖公九年》:“臣竭其股肱之力,加之以忠贞。其济,君之灵也,则以死济之。”
腹心股肱
成语解释:腹心:心腹,比喻左右亲信;股肱:比喻帝王身边的得力臣子。
形容十分亲近且办事得力的人。成语出处:《晋书・元帝纪》:“王敦、王导、周颐、刁协并为腹心股肱。”
股肱心腹
成语解释:股:大腿;肱:手臂从肘到腕的部分;心腹:亲信。
指辅佐帝王的重臣。比喻得力助手与亲信。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65回:“先生乃吾之股肱心腹,倘有疏虞,如之奈何?”
狗颠屁股
成语解释:狗摇尾乞怜。用以形容极尽逢迎、献媚的丑态。
成语出处:《红楼梦》第六一回:“春燕说荤的不好,另叫你炒个面筯儿,少搁油才好,你忙着就说自己发昏,赶着洗手炒了,狗颠屁股儿似的,亲自捧了去。”
刺股悬头
成语解释:形容刻苦学习。同“刺股悬梁”。
成语出处:《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太平御览》卷三百六十三引《汉书》: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
刺股读书
成语解释:比喻刻苦攻读。
成语出处:《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
割股之心
成语解释:割股:割下自己的大腿肉。
为了治好病人,不惜牺牲自己的精神。原是封建阶级所宣扬的一种愚孝行为。后泛指医家全心全意为病人诊治。成语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十四回:“医家有割股之心。”
一股脑子
成语解释:全部,通通。也形容不顾一切地做某件事。
成语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二回:无奈他此时又盼事成,又怕事不成,把害怕、为难、畅快、欢喜,一股脑子搅成一团,一时抓不着话头儿。
悬头刺股
成语解释:见“悬梁刺股”。
成语出处:《敦煌变文集・齖■(齿可)书》:“晡时申,悬头刺股士苏秦。”
宝钗分股
成语解释:钗:旧时妇女别在发髻上的一种饰物,由两股合成。
比喻夫妻分离。成语出处:唐・段成式《剑侠传・虬髯叟》:宝钗分股合无缘。
耳目股肱
成语解释:股:大腿;肱:手臂从肘到腕的部分。
起到耳朵、眼睛、手臂的作用。比喻辅佐帝王的重臣。也比喻十分亲近且办事得力的人。成语出处:唐・吴兢《贞观政要・政体》:“然耳目股肱,寄于卿辈……事有不安,可极言勿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