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的成语(共573个)
误人子弟
成语解释:指误导别人的孩子,亦用来讥讽不称职的老师。
成语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19回:“先生犯了这样小错,就要打手心,那终日旷功误人子弟的,岂不都要打杀么?”
乌衣子弟
成语解释:指出身贵族的年轻人。
成语出处:清・孔尚任《桃花扇・拒媒》:“水阁含春,便有那乌衣子弟伴红裙。”
数东瓜,道茄子
成语解释:形容说话罗唆,没完没了。
成语出处: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二回:“那珍哥狂荡了一日回来,正要数东瓜,道茄子,讲说打围的故事。”
二杆子
成语解释:指人的脾气莽撞、火爆。
成语出处: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五章:“这些各村集中起来的‘二杆子’后生,在公社武装专干的带领下,在集市上没收农民的猪肉、粮食和一切当时禁卖的东西。”
二流子
成语解释:不务正业游手好闲的人。
成语出处: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五章:“他父亲后来成了前后村庄有名的二流子。”
二道贩子
成语解释:指非法地买进卖出商品以获利的商贩。
成语出处: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五卷第13章:“人民币魔力无边,只要肯出高价,二道贩子手里有的是软卧票。”
贤人君子
成语解释:指有才有德的人。
成语出处:唐・陈子昂《明必得贤科》:“凡贤人君子,未尝不思效用,但无其类获进,所以湮没于时。”
逆臣贼子
成语解释:逆臣:叛乱之臣;贼子:忤逆之子。
不忠不孝的反叛臣子。成语出处:《晋书・王导传》:“逆臣贼子,何世无之?岂意今者近出臣族!” 唐・陈子昂《请措刑科》:逆臣贼子,顿伏严诛。”
风流才子
成语解释:风度潇洒,才学出众的人。
成语出处:唐・元稹《莺莺传》:“清润潘郎玉不如,中庭蕙草雪消初。风流才子多春思,肠断萧娘一纸书。”
破家鬻子
成语解释:鬻:卖。
家庭毁坏,子女出卖。指困苦到了极点。成语出处:宋・杨万里《民政上》:“上赋其民以十,则吏因以赋其百。朝廷喜其办而不知有破家鬻子之民。”
桂子兰孙
成语解释:对人子孙的美称。
成语出处:明・汤显祖《紫箫记・就婚》:“作夫妻天长地远,还愿取桂子兰孙满玉田。”
荫子封妻
成语解释:妻子得到封号,子孙获得世袭官爵。指建立功业,光耀门庭。
成语出处:明・汤显祖《邯郸记・东巡》:“我暂把洛阳绕一遭,专等你捷音来报。那时节呵重叠的荫子封妻恩不小。”
村夫俗子
成语解释:指粗野鄙俗的人。
成语出处:清・李渔《风筝误・鹞误》:“我虽然不识字,不晓得诗的好歹,只是写得这几行子出的,也不是个村夫俗子了。”
须眉男子
成语解释:指男子汉大丈夫。
成语出处:明・周楫《西湖二集・侠女散财殉节》:“丫环之中,尚有全忠全孝顶天立地之人,何况须眉男子。”
天之骄子
成语解释:骄子:宠儿。
老天爷的宠儿。汉朝人因匈奴极为强盛而称之为“天之骄子”;意即匈奴为天所骄宠。现指条件极其优越;特别幸运的人。也指非常勇敢或有特殊贡献的人。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匈奴传上》:“南有大汉,北有强胡。胡者,天之骄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