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的成语(共95个)
- 众所共知- 成语解释:众:很多人。 
 大家普遍知道的。- 成语出处:宋・朱熹《朱子语类・大学三》:“虽十目视十手指众所共知之处,亦自七颠八倒了,更如何地谨独。” 
- 祸福与共- 成语解释:有祸同当,有福同享。 - 成语出处:宋・苏轼《东坡志林》:死生可以相待,祸福可以相共。 
- 同心共济- 成语解释:亦作“同心协济”。谓齐心协力,克服困难。 - 成语出处:宋・欧阳修《朋党论》:“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共济。” 
- 安危与共- 成语解释:共同享受安乐,共同承担危难。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连。 - 成语出处:三国魏・曹植《求自试表》:“而臣敢陈闻于陛下者,诚与国分形同气,忧患共之者也。” 
- 风雨共舟- 成语解释:比喻共同经历患难。 
- 共贯同条- 成语解释:【解释】串在同一钱串上,长在同一枝条上。比喻脉络连贯,事理相通。 - 成语出处:【出处】清・王夫之《石崖先生传略》:“涕笑皆神之所行,逡巡皆气之所应,固可于此得吾兄……共贯同条之精爽。”); insert into chengyu VALUES( 
- 共济世业- 成语解释:济:成;世业:世代相传的事业。 
 共同完成世代相传的事业。泛指国家统一大业。- 成语出处:《资治通鉴・汉纪・献帝建安十三年》:今为君计,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以共济世业。 
- 共商国是- 成语解释:国是:国事;国家的大政方针。 
 共同商量国家的政策和方针。
- 合衷共济- 成语解释:犹言同心协力。 - 成语出处:谢彬《民国政党史》第四节:“进步党亦感两党提携之必要,故遇事胥能合衷共济。” 
- 连根共树- 成语解释:同一棵树上生长的根相连。比喻关系极为密切。 -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合同文字》第三折:到门前偏撞见狠心的伯娘,把文书早先赚去,百般的道假嫌真,全不念连根共树。 
- 两虎共斗- 成语解释:斗:争斗。 
 比喻两个强者互相搏斗。-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 神人共愤- 成语解释:神和人都愤恨。形容民愤极大。 - 成语出处:唐・骆宾王《讨武曌檄》:“人神之所共忌,天地之所不容。”《旧唐书・于柚传》:肆行暴虐,人神共愤,法令不容。 
- 神人共悦- 成语解释:神:神灵;悦:高兴。 
 天神和凡人都感到高兴。形容太平景象。- 成语出处:明・无名氏《群仙朝圣》第三折:“第一来圣主更仁慈,第二来群仙添寿考,因此上神人共悦贺皇朝。” 
- 天人共鉴- 成语解释:鉴:审察。 
 天公、众人皆可审察。表示诚实无欺。- 成语出处: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29回:“区区之心,唯以地方秩序为主,以人民生命财产为重,始终不渝,天人共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