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的成语(共62个)
陈善闭邪
成语解释:陈:述说;善:善法美政;闭:堵塞。
臣下对君主陈述善法美政,借以堵塞君主的邪心妄念。成语出处:战国・孟子《孟子・离娄上》:“责难于君谓之恭,陈善闭邪谓之敬,吾君不能谓之贼。”
闲邪存诚
成语解释:闲:防备,禁止。
约束邪念,保持诚实。成语出处:《周易・乾》:“闲存其诚。”孔颖达疏:“闲邪存其诚者,言防闲邪恶,当自存其诚实也。”
去邪归正
成语解释:指去掉邪恶,归于正道。
成语出处:西晋・陈寿《三国志・蜀志・后主传》:“五年春,丞相亮出屯汉中,营沔北阳平石马。”裴松之注引《诸葛亮集》载后主刘禅诏曰:“有能弃邪从正,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者,国有常典,封宠大小,各有品限。”
家言邪学
成语解释:家言:一家之言,指偏见;邪:不正当;邪学:邪说。
指偏见邪说。成语出处:战国・赵・荀况《荀子・大略》:“流丸止于瓯臾,流言止于知者。此家言邪学所以恶儒者也。”
降邪从正
成语解释:降:降服;从:归从。
降伏妖邪,使之改邪归正。成语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44回:“望爷爷与我们雪恨消灾,早进城降邪从正也。”
反邪归正
成语解释:邪:不正当,不正派;归:回到。
从邪路上回到正路上来,不再做坏事。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97回:“将军反邪归正,与宋某同灭田虎,回朝报奏朝廷,自当录用。”
邪魔外祟
成语解释:邪恶的鬼怪。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09回:“只是人自己疑心,所以招出一些邪魔外祟来缠扰。”
干将莫邪
成语解释:干将、莫邪:古代宝剑名。
锋利的宝剑的代称。成语出处:《战国策・齐策五》:“(苏秦说齐闵王曰)今虽干将莫邪,非得人力,则不能割刿矣。”
愤世嫉邪
成语解释:愤:愤恨,不满;世:世道,现状;嫉:憎恶,仇恨。
痛恨、憎恶腐朽、黑暗的社会现状。成语出处:唐・韩愈《杂说》:“然吾观于人,其能尽其性而不类于禽兽异物者,希矣。将愤世嫉邪长往而不来者之所为乎?”
愤世疾邪
成语解释:犹愤世嫉俗。
成语出处:唐・韩愈《杂说》之三:“怪神之事,孔子之徒不言,余将特取其愤世疾邪而作之,故题之云尔。”
乖僻邪谬
成语解释:乖:乖张,不顺;僻:孤僻。
指性格古怪孤僻,不近人情。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回:“其乖僻邪谬不近人情之态,又在千万人之下。”
旁门邪道
成语解释:见“旁门左道”。
成语出处:萧乾《一本褪色的相册・鱼饵・论坛・阵地>》:“他就是想靠旁门邪道一举‘成名’。”
邪说异端
成语解释:邪说:有害的学说;异端:不正统。
指和正统思想不同的有害的学说或指荒诞不经的道理。成语出处: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118回:“鹏儿开口,即为高蹈之路。孩儿正脑着他入于邪说异端,母亲怎反奖起他来。”
邪魔怪道
成语解释:犹言邪魔歪道。
成语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68回:“你看《禹贡》上面,何尝有一点这种邪魔怪道的话,他却实实在在把水治平了。”
邪不犯正
成语解释:亦作“邪不伐正”。谓邪妖之法不能压倒刚正之气。
成语出处:唐・刘束《隋唐嘉话》中卷:“臣闻邪不犯正,若使咒臣,必不得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