咫的成语(共13个)
- 近在咫尺- 成语解释:咫:古代长度单位;周制八寸;合现在市尺六寸二分二厘;咫尺:很近的距离。 
 指近在眼前;很近。- 成语出处:宋・苏轼《杭州谢上表》:“臣猥以末技,日奉讲帷,凛然威光,近在咫尺。” 
- 咫尺万里- 成语解释:形容在短小的篇幅里表现了寥廓深远的景象和意境。也作“咫尺千里”。 - 成语出处:《南史・萧贲传》:“幼好学,有文才,能书善画,于扇上画山水,咫尺之内,便觉万里为遥。” 
- 咫尺威颜- 成语解释:同“咫尺天颜”。 - 成语出处:宋・王安石《和蔡枢密孟夏旦日西府书事》:“联翩人贺知君意,咫尺威颜不隔霄。” 
- 咫尺天涯- 成语解释:比喻距离虽近;却像远在天边一样(咫:古代长度单位;八寸;天涯:天边)。 - 成语出处:唐・李中《宫词二首》:“门锁帘垂月影斜,翠华咫尺隔天涯。” 
- 咫尺千里- 成语解释:比喻距离虽近,但很难相见,象是远在天边一样。 - 成语出处:唐・鱼玄机《隔汉江寄子安》:“含情咫尺千里,况听家家远砧。” 
- 天涯咫尺- 成语解释:咫:古代长度单位,周制八寸,合今市尺六寸二分二厘;咫尺:比喻距离很近。 
 比喻距离虽近,但很难相见,象是远在天边一样。- 成语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僖公九年》:“天威不违颜咫尺。”唐・李中《宫词二首》:“门锁帘垂月影斜,翠华咫尺隔天涯。” 
- 咫尺天颜- 成语解释:语本《左传·僖公九年》:“天威不违颜咫尺。 
 原谓天鉴察不远,威严如常在面前。”后以“咫尺天颜”比喻离天子容颜极近。亦指天子之颜。- 成语出处:语本《左传・僖公九年》:“天威不违颜咫尺。原谓天鉴察不远,威严如常在面前。” 
- 相去咫尺- 成语解释:咫:1咫=8寸;咫尺:距离很近。 
 形容距离很短或相差很小。- 成语出处:宋・洪迈《夷坚丙志・饶氏妇》:“相去咫尺,而莫见其形貌。” 
- 咫角骖驹- 成语解释:未壮的牛马,喻人年少。 - 成语出处:汉・刘向《新序・杂事五》:“齐有闾丘邛年十八,道遮宣王曰:‘家贫亲老,愿得小仕。’……宣王曰:‘未有咫角骖驹而能服重致远者也。’” 
- 咫尺颜- 成语解释:咫尺:很近;颜:龙颜。 
 距龙颜只有咫尺。形容离皇帝很近。- 成语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僖公九年》:天威不违颜咫尺。 
- 咫尺之功- 成语解释:咫尺:比喻微小。 
 微小的功劳。- 成语出处:《战国策・秦策五》:“虽有高世之明,无咫尺之功者,不赏。” 
- 咫尺之书- 成语解释:书信。古代书写用木简,信札之简长盈尺,故称。 -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而后遣辩士奉咫尺之书,暴其所长于燕,燕必不敢不听从。”宋・苏洵《上欧阳内翰第一书》:“欲徒手奉咫尺之书,自托于执事,将使执事何从而知之,何从而信之哉?” 
- 咫尺之义- 成语解释:咫尺:短小;义:义理。 
 旨狭隘的义理。-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游侠列传》:今拘学或抱咫尺之义,久孤于世,岂若卑论侪俗,与世沈浮而取荣名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