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的成语(共84个)
画栋雕梁
成语解释:指有彩绘装饰的十分华丽的房屋。
成语出处:《宣和遗事》前集:“画栋雕梁,高楼邃阁,不可胜计。”
雕虫篆刻
成语解释:虫书、刻符分别为秦书八体之一,西汉时蒙童所习。因以“雕虫篆刻”喻词章小技。
成语出处:汉・扬雄《法言・吾子》:“或问:‘吾子少而好赋?’曰:‘然。童子雕虫篆刻。’俄而曰;‘壮夫不为也。’”按,“虫”指虫书,“刻”指刻符,各为一种字体。
雕虫小技
成语解释:雕:刻;虫:鸟虫书。
我国古代的一种字体;西汉时学童所学的一门功课。雕刻鸟虫书的小技巧。比喻微不足道的技能。成语出处:唐・魏征《隋书・李德林传》:“雕虫小技,殆相如、子云之辈。”
朽木难雕
成语解释:见“朽木不可雕”。
成语出处:《南史・颜延之传》:“尚之望见便阳眠,延之发帘熟视曰:‘朽木难雕’。”
一箭双雕
成语解释:一支箭射中两只雕。比喻做一件事而达到两个目的。
成语出处:《北史・长孙晟传》:“尝有二雕飞而争肉,因以箭两只与晟,请射取之。晟驰往,遇雕相攫,遂一发双贯焉。”
镂冰雕朽
成语解释:镂、雕:雕刻。
雕刻冰块和朽木。比喻劳而无功。成语出处:《北史・儒林传序》:“镂冰雕朽,迄用无成。”
雕虎焦原
成语解释:《尸子》:“中黄伯曰:余左执太行之而右搏雕虎。
”又:“莒国有石焦原者,广寻,长五十步,临百仞之溪,莒国莫敢近也。
有以勇见莒子者,独却行剂踵焉。”后以“雕虎焦原”谓壮士履险。成语出处:《尸子》:“中黄伯曰:余左执太行之獶而右搏雕虎。”又:“莒国有石焦原者,广寻,长五十步,临百仞之谿,莒国莫敢近也。有以勇见莒子者,独却行剂踵焉。”
木雕泥塑
成语解释:用木头雕刻或泥土塑造的偶像。形容人呆板不灵活或神情呆滞。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27回:“那黛玉倚着床栏杆,两手抱着膝,眼睛含着泪,好似木雕泥塑的一般。”
雕章镂句
成语解释:指文章的词句刻意修饰。
成语出处:唐・白居易《策林四・议文章碑碣词赋》:“今褒贬之文无核实,则惩劝之道缺矣;美刺之诗不稽政,则补察之义废矣。虽雕章镂句,将焉用之。”
泥塑木雕
成语解释:用泥土塑造、木头雕刻的偶像。比喻人的动作及神情呆板。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冤家债主》第四折:“城隍也是泥塑木雕的,有甚么灵感在那里。”
朽木不雕
成语解释:朽坏的木头无法雕刻。比喻人不上进,无法成材。
成语出处:春秋・孔子《论语・公冶长》:“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燕雀岂知雕鹗志
成语解释:比喻平凡的人哪里知道英雄人物的志向。同“燕雀安知鸿鹄志”。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玩江亭》第二折:“燕雀岂知雕鹗志,顽童不解老仙机。”
镂冰雕琼
成语解释:琼:美玉。
比喻作品风格明洁或构思新颖精巧。成语出处:明・杨慎《升庵诗话・孙器之评诗》:“刘梦得如镂冰雕琼,流光自照。”
雕龙画凤
成语解释:刻绘龙凤。
成语出处:胡世香《巧取陈家寨》:“门上雕龙画凤,粉壁衬着红漆家具,分外耀眼。”
雕心鹰爪
成语解释:比喻心肠残忍,手段毒辣。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千里独行》第三折:“他待使些雕心鹰爪,安排下龙韬虎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