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3. 触的成语

触的成语(共61个)

  • 手可及

    chù shǒu kě jí

    成语解释:近在手边;一伸手就可以接触到。

  • 目警心

    chù mù jǐng xīn

    成语解释:看到某种情况,心中引起警觉。

    成语出处:清・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大学・传第六章一》:“如为子而必诚于孝,触目警心,自有许多痛痒相关处。”

  • 地号天

    chù dì hào tiān

    成语解释:呼天抢地。形容悲痛之极。

    成语出处:明・张敬修等《文忠公行实》:“既出,遂触地号天,几不可生。”

  • 石决木

    chù shí jué mù

    成语解释:比喻莽撞蛮干。

    成语出处:汉・扬雄《太玄・难》:“次八,触石决木,维折角。测曰:触石决木,非所治也。”范望注:“以弱治刚,故非所任也。”

  • 进退

    jìn tuì chù fān

    成语解释:触:碰撞;藩:屏障,篱笆。
    前进后退都碰到障碍。形容进退两难。

    成语出处:《周易・大壮》:“羝羊触藩,不能退,不能遂。”

  • 孤犊

    gū dú chù rǔ

    成语解释:原意是独生子因溺爱,助长了骄气,父母反受其害。后比喻无依无靠的人请求别人的援助。

    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循吏传・仇览》李贤注引谢丞《后汉书》:“孤犊触乳,骄子骂母。”

  • 穷鸟

    qióng niǎo chù lóng

    成语解释:穷:窘困。
    比喻处境窘迫而挣扎不脱。

    成语出处:《旧唐书・僖宗纪》:“既知四隅断绝,百计奔冲,如穷鸟触笼,似飞蛾赴焰。”

  • 蛮争

    mán zhēng chù dòu

    成语解释:蛮:蛮氏;触:触氏。
    《庄子》中的在蜗牛两角的两个小国,因细小的缘故而引起的争端。

    成语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则阳》:“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

  • 之争

    mán chù zhī zhēng

    成语解释:蛮:蛮氏;触:触氏。
    《庄子》中的在蜗牛两角的两个小国,因细小的缘故而引起的争端。

    成语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则阳》:“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

  • 相争

    mán chù xiāng zhēng

    成语解释:蛮触:蛮氏、触氏,《庄子》寓言中的在蜗牛两角的两个小国。
    因细小的缘故而引起的争端。

    成语出处:战国・庄子《庄子・则阳》:“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

  • 琳琅

    lín láng chù mù

    成语解释:见“琳琅触目”。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今日之行,触目见琳琅珠玉。”

  • 转喉

    zhuǎn hóu chù huì

    成语解释:谓一说话或一写文章就触犯忌讳。

    成语出处:唐・韩愈《送穷文》:“各有主张,私立名字,捩手覆羹,转喉触讳。凡所以使吾面目可憎、语言无味者,皆子之志也。”

  • 褦襶

    nài dài chù rè

    成语解释:褦襶:粗重胆肥大的衣服。
    大热天穿着粗重肥大的衣服。比喻不晓事理,不知进退。

    成语出处:晋・程晓《嘲热客》:今世褦襶子,触热到人家。

  • 类而长

    chù lèi ér cháng

    成语解释:语本《易·系辞上》:“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
    ”孔颖达疏:“谓触逢事类而增长之。
    ”意谓掌握一类事物知识或规律,就能据此而增长同类事物知识。

    成语出处:语出《易・系辞上》:“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孔颖达疏:“谓触逢事类而增长之。”

  • 禁犯忌

    chù jìn fàn jì

    成语解释:触:触犯;禁:禁令;忌:忌讳。
    触犯了禁令和忌讳。

    成语出处: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40卷:“夫立功德者,不得触禁犯忌,当与身神相和。”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