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的成语(共13个)
曾经沧海
成语解释:曾经:以前经历过;沧海:大海。
曾经见过大海。后比喻人见过大世面;眼界很高。成语出处:唐・元稹《离思》诗:“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似曾相识
成语解释:好象曾经见过。形容见过的事物再度出现。
成语出处:宋・晏殊《浣溪沙》词:“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曾参杀人
成语解释:比喻流言可畏。
成语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二》:“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
曾几何时
成语解释:曾:曾经;几何:多少;时:时间。
才过了多少时间。指时间过去没有多久。成语出处:宋・赵彦端《介庵词・新荷叶》词:“回首分携,光风冉冉菲菲。曾几何时,故山疑梦还非。”
得未曾有
成语解释:从来没有过。
成语出处:唐・万齐融《阿育王寺常住田碑》:“阿宝塔之庄严,得未曾有。”
曾无与二
成语解释:独一无二,没有比得上的。
成语出处:晋・刘琨《劝进表》:“亿兆攸归,曾无与二。”《晋书・解系孙旂等传论》:“于是武皇之胤,惟有建兴,众望攸归,曾无与二。”
曾母投杼
成语解释:指曾参的母亲听到“曾参杀人”的传闻接连三次,便信以为真,投杼而走,谓流言可畏。
成语出处:《战国策・秦策二》:“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夫以曾参之贤与母之信也,而三人疑之,则慈母不能信也。”
高曾规矩
成语解释:高曾:祖先;规矩:规则,礼法。
指祖先的成法。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班固传》:“商修族世之所鬻,工用高曾之规矩。”
曾子杀彘
成语解释:彘:猪。
指教育孩子说实话,要以身作则。成语出处:战国・韩・韩非《韩非子・外诸说左上》:“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
不曾序过
成语解释:意思是没有宗族关系。序,指按宗族的谱系排辈分。
曾不惨然
成语解释:竟不觉得惨痛。
成语出处:清・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