厥的成语(共15个)
大放厥词
成语解释:厥:其;他的。
原指极力铺陈辞藻。现含贬义;指人夸夸其谈大发议论;而且言不中肯。有时也指胡说八道。成语出处:清・赵翼《殴北诗话・苏东坡诗》:“至东坡益大放厥词,别开生面,成一代之大观。”
大放厥辞
成语解释:亦作“大放厥词”。①谓写出大量优美的辞章。②大发议论(今多含贬义)。
成语出处:唐・韩愈《祭柳子厚文》:“玉佩琼琚,大放厥辞。”
贻厥孙谋
成语解释:贻:遗留;厥:其,他的;谋:计谋,打算。
为子孙的将来作好安排。成语出处:《尚书・五子之歌》:“明明我祖,万邦之君,有典有则,贻厥子孙。”
克尽厥职
成语解释:厥:他的。
能够尽其职守;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成语出处:清・无名氏《说呼全传》第一回:“又蒙圣恩,命俺叨袭父职,敢不克尽厥职。”
允执厥中
成语解释:谓言行符合不偏不倚的中正之道。
成语出处:《书・大禹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诒厥孙谋
成语解释:诒:通“贻”,遗留;厥:其;孙:通“逊”,安顺。
留下安定天下的谋略。成语出处:《诗经・大雅・文王有声》:“诒厥孙谋,以燕翼子。”
绳厥祖武
成语解释:绳:继续;武:足迹。
踏着祖先的足迹继续前进。比喻继承祖业。成语出处:《诗经・大雅・下武》:“昭兹来许,绳其祖武。”
诒厥之谋
成语解释:诒:通“贻”,遗留;厥:其。
留下安定天下的谋略。成语出处:《晋书・愍怀太子传》:“武皇钟爱,既深诒厥之谋;天下归心,颇有后来之望。”
大肆厥辞
成语解释:大肆:毫无顾忌。
厥:其,他的。
铺张辞藻,大展文才。成语出处:明・刘基《〈宋景濂学士文集〉序》:“先生不分至高,极天下之书无不尽读,以其所蕴,大肆厥辞。其气韵沉雄如淮阴出师,百战百胜,志不少慑。”
若崩厥角
成语解释:①像野兽折了头角一样。比喻危惧不安的样子。②叩头的声响像山崩一样。形容十分恭敬的样子。
成语出处:《书・泰誓中》:“百姓懔懔,若崩厥角。”孔传:“言民畏纣之虐,危惧不安,若崩摧其角,无所容头。”
克昌厥后
成语解释:克昌,能够昌盛。厥,其。后,后代子孙。指人的事功,能庇荫后代子孙,使子孙昌荣兴盛。
成语出处:诗经周颂雝:“燕及皇天,克昌厥后。”
聿修厥德
成语解释:聿,发语词,无义。厥,那个,不定的代称。全句是说修养自身的品格,继承先人的德业。
成语出处:诗经大雅文王:“无念尔祖,聿修厥德。”文选干宝晋纪总论:“聿修祖宗之志,思辑战国之苦。”
厥角稽首
成语解释:厥角:叩头;稽首:叩头到底。
古代最恭敬的礼节。成语出处:战国・孟子《孟子・尽心下》:若崩,厥角稽首。
文定厥祥
成语解释:用于祝贺男女订婚的婚嫁贺辞。
古时称订婚为文定。成语出处:《诗经.大雅.大明》:“文定厥祥,亲迎于渭。”朱熹注:“文,礼也;祥,吉也。言卜得吉而以纳币之礼订其祥也。”旧因称订婚“文定”。或称为“订婚”、“过定”。
毋忝厥职
成语解释:毋:不要;忝:辱,谦词;毋忝:无愧于;厥:其。
不要辱没自己的职守。成语出处:清・王韬《淞隐漫录・申江十美》:当请之氤氲使者,令其管领十二月名花,庶几毋忝厥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