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的成语(共54个)
- 穿云裂石- 成语解释:穿破云天,震裂石头。形容声音高亢嘹亮。 - 成语出处: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东坡一》:“既奏新曲,又快作数弄,嘹然有穿云裂石之声,坐客皆引满醉倒。” 
- 山崩地裂- 成语解释:山崩塌;地开裂。多为地震所引起。原用来指灾难性的巨大事变。后比喻声势之大;变化剧然。 - 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元帝纪》:“山崩地裂,水泉涌出。天惟降灾,震惊朕师。” 
- 心胆俱裂- 成语解释:吓破了心和胆。形容受到极大的惊吓。俱:都;裂:破开。 -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大37回:“窃念备汉朝苗裔,滥叼名爵,伏睹朝廷陵替,纲纪崩摧,群雄乱国,恶党欺君,备心胆俱裂。” 
- 四分五裂- 成语解释:形容不完整;不集中;不团结;不统一。 - 成语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魏策一》:“魏南与楚而不与齐,则齐攻其东;东与齐而不与赵,则赵攻其北;不合于韩,是韩攻其西;不亲于楚,则楚攻其南;此所谓四分五裂之道也!” 
- 天崩地裂- 成语解释:比喻重大的事变。崩:倒塌。 -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大树坡义虎送亲》:“忽地乱喇的一声响亮,如天崩地裂,一件东西向前而坠。” 
- 堕指裂肤- 成语解释:堕:落下;裂:分裂。 
 手指冻掉,皮肤冻裂。形容天气严寒。- 成语出处:明・袁宏道《瓶花斋集・答王百谷》:“一室之内,堕指裂肤,谇语漫骂,不肖若不闻也者。” 
- 裂裳裹足- 成语解释:裂:破裂;裹:包裹。 
 指奔走急切。- 成语出处:南朝・梁・刘孝标《广绝交论》:“是以耿介之士,疾其若斯,裂裳裹足,弃之长骛。” 
- 身败名裂- 成语解释:地位丧失;名声败坏。现在也形容干了坏事;遭到彻底失败。 - 成语出处:清・李绿园《歧路灯》第23回:“看来许多举人、进士做了官,往往因为几十两银子的贿弄,身败名裂。” 
- 发指眦裂- 成语解释:头发向上竖起;眼眶也裂开。形容极度悲伤;愤怒。 -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 鲁莽灭裂- 成语解释:形容行动粗鲁莽撞,做事草率,不负责任。 - 成语出处:战国・庄子《庄子・则阳》:“君为政焉勿卤莽,治民焉勿灭裂。” 
- 裂冠毁冕,拔本塞源- 成语解释:冕:古代王侯卿大夫所戴的礼帽;本:树根。 
 原比喻诸侯背弃礼法,侵犯天子的直接领地。后用作臣下推翻国君,夺取王位的代称。- 成语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昭公九年》:“伯父若裂冠毁冕,拔本塞源,专弃谋主,虽戎狄其何有余一人?” 
- 裂裳裹膝- 成语解释:裂:裁,扯;裳:下衣。 
 撕裂衣服包裹受伤的膝盖。形容行路的急切与艰辛。- 成语出处:汉・赵晔《吴赵春秋・阖闾内传》:“申包胥知不可,乃之于秦,求救楚,昼驰夜趋,足踵墌劈,裂裳裹膝,鹤倚哭于秦庭,七天七夜不绝声。” 
- 卤莽灭裂- 成语解释:形容做事草率粗疏。 - 成语出处:战国・庄子《庄子・则阳》:“昔予为禾,耕而卤莽之,则其实亦卤莽而报予;芸而灭裂之,其实亦灭裂而报予。” 
- 裂土分茅- 成语解释:古代分封诸侯时,用白茅裹着的泥土授予被封的人,象征授予土地和权力。 - 成语出处:《尚书・禹贡》:“厥贡惟土五色。”孔颖达疏:“王者封五色土以为社,若封建诸侯则各割其方色土与之,使归国立社……四方各依其方色皆以黄土覆之,其割土与之时,苴以白茅,用白茅裹土与之。 
- 龇牙裂嘴- 成语解释:见“龇牙咧嘴”。 -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四十七回:“杨雄、石秀都跟出前厅来看时,只见杜兴下了马,入得庄门,见他模样,气得紫涨了面皮,龇牙露嘴,半晌说不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