涕的成语(共39个)
恸哭流涕
成语解释:恸:哀痛;涕:眼泪。
形容极其悲痛伤心。成语出处:宋・陈亮《祭朱寿之文》:“今子之死,乃独有感于余心而兴不幸之叹,至于恸哭流涕不能自已。”
垂涕而道
成语解释:涕:眼泪,鼻涕;道:讲。
流着眼泪说话。形容十分沉痛地恳切陈词。成语出处:邹韬奋《患难余生记》第二章:“他们垂涕而道,能这样安有不愿之理?”
挥涕增河
成语解释:抹下来的眼泪可以增添河水的分量。比喻行为对个人有损而对国家也无所补益。
成语出处:三国・魏・曹植《谏取诸国士息表》:愚诚以挥涕增河,鼷鼠饮海,于朝万无损益,于臣家计甚有废损。
流涕痛哭
成语解释:涕:眼泪。
形容伤心到极点。成语出处:《汉书・贾谊传》: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
牛山下涕
成语解释:牛山:在今山东淄博市东。
齐景公登上牛山感到终有一死而悲哀下泪。比喻因事物变迁而引起的悲哀。也指不知满足而自寻烦恼。成语出处:《晏子春秋・谏上》:景公游于牛山,北临其国城而流涕曰:‘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
凄怆流涕
成语解释:凄怆:伤感悲痛。
悲伤得流泪。成语出处:《孔丛子・儒服》:“未知后会何期,凄怆流涕。”
涕泗滂沲
成语解释:见“涕泗滂沱”。
成语出处:《南齐书・孔稚珪传》:“孔稚珪,字德璋,会稽山阴人也。祖道隆,位侍中。父灵产,泰始中罢晋安太守。有隐遁之怀,于禹井山立馆,事道精笃,吉日于静屋四向朝拜,涕泗滂沲。”
欷歔流涕
成语解释:欷歔:叹气,抽咽声。
叹气流泪。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1回:“对曰:‘为人臣而不能使主保全境土,心实悲惭,无颜早见耳。’言汔,欷歔流涕。”
噫呜流涕
成语解释:噫呜:哭声。
噫噫呜呜哭着流泪。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袁安传》:“及与公卿言国家事,未尝不噫呜流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