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的成语(共134个)
心不由主
成语解释:为情感所激动,指神智不能由自己控制。
成语出处:宋・无名氏《张协状元・张协贫女团圆》:“张协本意无心娶你,在穷途身自不由己。况天寒举目又无亲,乱与伊家相娶。”
主次不分
成语解释:指人办事不能分辨主要的和次要的。
身不由主
成语解释:身体不由自己作主。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52回:“‘哎哟’了一声,就身不由主睡下了。”
一客不烦二主
成语解释:一个人全部承担,或由一个人始终成全其事。
成语出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52回:“一客不烦二主,你不接济他这一步儿,叫他又往那里借去?”
监主自盗
成语解释:窃取公务上自己看管的财物。同“监守自盗”。
成语出处:《旧唐书・杨炎传》:“更召他吏绳之,曰:‘监主自盗,罪绞。’”
冤有头,债有主
成语解释:冤有冤头,债有债主。比喻要了解事情,必须找为主的人。
成语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剑门安分庵主》:“卓拄杖一下,曰:‘冤有头,债有主。’”
家有千口,主事一人
成语解释:家:家庭;主:主持,掌管。
每家不论有多少人,只能有一个人掌管家事。泛指办事都要有为首负责的人。成语出处:赵树理《李家庄的变迁》:“家有千口,主事一人。有你男人在场,叫你做什么?走吧走吧!”
冤各有头,债各有主
成语解释:比喻处理事情必寻负主要责任的人。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十六回:“武松捋起双袖,握着尖刀,指何九叔道:‘小子粗疏,还晓得冤各有头,债各有主。你休惊怕,只要实说,对我一一说知武大死的缘故,便不干涉你!’”
天无二日,民无二主
成语解释:日:太阳。
天上没有两个太阳,一国不能同时有两个国王。成语出处:《元史・太祖本纪》:“吾闻东方有称帝者,天无二日,民岂有二主耶?”
义不主财,慈不主兵
成语解释:主:掌管。
遵从道义就不能掌管钱财,心怀仁慈就不能掌管军队。成语出处:宋・陈元靓《事林广记・警世格言》:“义不主财,慈不主兵。”
功高震主
成语解释:功:功劳,功勋;震:震动、威震;主:君主。
功劳太大,使君主受到震动而心有疑虑。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臣闻勇略震主者身危,而功盖天下者不赏。”
喧客夺主
成语解释:喧:喧哗。
客人的声音压倒了主人的声音。比喻外来的或次要的事物占据了原有的或主要的事物的位置。成语出处:清・李慈铭《越缦堂诗话》下卷:“采石矶、枣阳城等,皆咏宋人胜金之事,喧客夺主,殊为非体。”
鹊巢鸠主
成语解释:同“鹊巢鸠居”。
成语出处:清・蒋士铨《贺新凉・再叠韵束心斋》:“费商量、虎威狐假,鹊巢鸠主。”
功烈震主
成语解释:功:功劳,功勋;震:震动、威震;主:君主。
指臣下功劳太大,使君主受到震动而心有疑虑。成语出处:宋・李觏《袁州州学记》:“功烈震主者,闻命而释兵。”
主观臆断
成语解释:臆断:凭臆想进行判断。
不依旧客观实际情况,只凭主观对事物做出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