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的成语(共134个)
先入为主
成语解释:指先听进的话或先获得的印象;往往在头脑中占主导地位;以后再遇到不同的意见时;就不容易接受。
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息夫躬传》:“唯陛下观览古戒,反覆参考,无以先入之语为主。”
打狗看主
成语解释:狗有主人,打不打它,要看给其主人留不留情面。比喻处理坏人下事要顾全其后台的情面。
成语出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七十九回:“不知原来家中大小姐这等暴躁性子,就是打狗也看主人面。”
喧宾夺主
成语解释:客人的声音压倒了主人的声音。比喻外来的或次要的事物占据了原有的或主要的事物的位置。喧:声音大;宾:客人;夺:压倒;超过。
成语出处:清・阮葵生《茶余客话》:“余仿为之,香则喷鼻而酒味变矣。不论酒而论香,是为喧宾夺主。”
北道主人
成语解释:北道上接待过客的主人。与“东道主人”同义。
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邓晨传》:“光武曰:‘伟卿(邓晨)以一身从我,不如以一郡为我北道主人。’”
择主而事
成语解释:事:侍奉。
旧指选择明主,为他办事。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四回:“岂不闻‘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
窝停主人
成语解释:藏匿盗匪、赃物的人或人家。
成语出处:宋洪迈《夷坚癸志・李五郎》:“为盗有求不惬,诬为窝停主人,诉于郡,不见察,故陷党中。”
本本主义
成语解释:盲目地照搬书本或僵硬地凭上级指示办事,是一种脱离实际的教条主义作风。
成语出处: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本本主义的社会科学研究法也同样是最危险的,甚至可能走上反革命的道路。”
主观主义
成语解释:由脑子或感官感觉内部的条件而引起而不去根据客观情况加以分析的处事方法。
成语出处: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第一种:主观主义的态度。”
一物一主
成语解释:一件物品有一个主人。指物品有归宿。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衣袄车》第一折:“这披挂一物一主,看有什么人来。”
物归原主
成语解释:把东西归还原来的主人。
成语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十五:“他不生儿女,就过继着你家儿子,承领了这家私,物归旧主,岂非天意。”
物各有主
成语解释:主;主人。世间万物各有其所属。
成语出处:宋・苏轼《赤壁赋》:“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
名从主人
成语解释:事物以主人所称之名为名。
成语出处:《榖梁传・桓公二年》:“孔子曰:‘名从主人,物从中国。’”
自作主张
成语解释:指没有经过上级或有关方面同意,就擅自处置。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谢金吾》第三折:“但那杨景是一个郡马,怎好就是这等自做主张,将他只一刀哈喇了。”
家无二主
成语解释:指一家之内,不可以有两个主人,否则会发生争吵,不得安静。
成语出处:西汉・戴圣《礼记・坊记》:“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家无二主,尊无二上。”
主客颠倒
成语解释:比喻事物轻重大小颠倒了位置。
成语出处:施蛰存《滇云浦雨话从文》:“由此,从文有了一个固定的职业,有月薪可以应付生活。但这样一来,写作却成为他的业余事务,在他的精神生活上,有些主客颠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