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3. 歌的成语

歌的成语(共125个)

  • 墨舞

    bǐ gē mò wǔ

    成语解释:指文笔奇妙精采。

    成语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四回:“只见当朝圣人出的是三个富丽堂皇的题目,想着自然要取几篇笔歌墨舞的文章。”

  • 诗言志,永言

    shī yán zhì , gē yǒng yán
  • 楼舞榭

    gē lóu wǔ xiè

    成语解释:榭:建筑在高台上的房屋。
    为歌舞娱乐而设立的堂或楼台。泛指歌舞场所。

    成语出处:唐・吕令问《云中古城赋》:“歌台舞榭,月殿云堂。”

  • 吹弹

    chuī tán gē wǔ

    成语解释:演奏管弦乐器,唱歌跳舞。泛指音乐舞蹈娱乐活动。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来生债》第二折:“居士,如今那高楼上吹弹歌舞,饮酒欢娱,敢管待那士大夫哩。”

  • 之声

    xián gē zhī shēng

    成语解释:弦歌:弦乐。
    弹琴和唱歌的声音。泛指教学活动。

    成语出处:春秋・孔子《论语・阳货》:“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

  • 沂水弦

    yí shuǐ xián gē

    成语解释:谓知时处世,逍遥游乐。语本《论语·先进》:“扞曾点呴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

    成语出处:春秋・孔子《论语・先进》:“[曾点]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 恒舞

    hān gē héng wǔ

    成语解释:形容纵情歌舞,耽于声色。

    成语出处:《尚书・伊训》:“敢有恒舞于宫,酣歌于室,时谓巫风。”

  • 恒舞酣

    héng wǔ hān gē

    成语解释:恒舞:长时间地舞蹈;酣歌:沉湎于歌乐。
    长时间地舞蹈,尽情地欢歌。形容生活奢靡,不务正业。

    成语出处:《尚书・伊训》:敢有恒舞于官,酣歌于室,时谓巫风。

  • 负手之

    fù shǒu zhī gē

    成语解释:喻指临终前的咏歌。

    成语出处:《礼记・檀弓上》:“孔子蚤作,负手曳杖,消摇於门,歌曰: ‘泰山其颓乎?梁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既歌而入,当户而坐。子贡闻之曰:‘泰山其颓,则吾将安仰;梁木其坏,哲人其萎,则吾将安放。夫子殆将病也。’遂趋而入。 [下续示例]

  • 之计

    chǔ gē zhī jì

    成语解释:《汉书·高帝纪下》:“扞刘邦呴围羽垓下。
    羽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知尽得楚地,羽与数百骑走,是以兵大败。”后因用“楚歌之计”谓攻心之术。

    成语出处:《汉书・高帝纪下》:“扞刘邦呴围羽垓下。羽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知尽得楚地,羽与数百骑走,是以兵大败。”

  • 闭门酣

    bì mén hān gē

    成语解释:指闭门不出,尽兴饮酒,尽情歌舞。形容沉缅酒色,尽情享受。

    成语出处:唐・李延寿《南史・徐绲似》:“绲为梁湘东王,镇西谘议参军,颇为声色,侍妾数十,……,便醉而闭门,尽日酣歌。”

  • 独弦哀

    dú xián āi gē

    成语解释:弦:琴弦。
    指独自弹奏弦乐器,哀声歌唱。

    成语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天地》:“子非夫博学以拟圣,於于以盖众,独弦哀歌,以卖名声于天下者乎?”

  • 聋者之

    lóng zhě zhī gē

    成语解释:聋者学人唱歌,却听不到歌声,无以自乐。形容模仿别人的行为,实际上并不了解其中真义。

    成语出处:《淮南子・原道》:“夫内不开于中,而强学问者,不入于耳而不着于心,此何以异于聋者之歌也,效人为之而无以自乐也,声出于口则越而散矣。”

  • 妙舞

    qīng gē miào wǔ

    成语解释:指轻快的音乐和柔美的舞蹈。

    成语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95回:“轻歌妙舞常堪爱,锦砌花团色色怡。”

  • 击筑悲

    jī zhù bēi gē

    成语解释:击:敲击;筑:古乐器名。
    敲击着筑,唱着悲壮的歌。形容慷慨悲歌。

    成语出处:《战国策・燕策》:“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