妆的成语(共42个)
- 浓妆艳饰- 成语解释:见“浓妆艳饰”。 -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四回:“那女孩儿浓妆艳饰,从里面出来,请鲁达居中坐了,插烛也似拜了六拜。” 
- 浓妆艳服- 成语解释:见“浓妆艳裹”。 - 成语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35回:“众宫人都浓妆艳服,骑在马上,一簇绮罗,千行丝竹,从大内直排至西苑。” 
- 妆聋做哑- 成语解释:假装耳聋口哑,故意不理睬。 - 成语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三折:“一个悄悄冥冥,一个絮絮答答。却早禁住隋何,迸住陆贾,叉手躬身,妆聋做哑。” 
- 梳妆打扮- 成语解释:见“梳妆打扮”。 - 成语出处:元・关汉卿《鲁斋郎》第二折:“张龙,将那李四的浑家,梳妆打扮的赏与张珪便了。” 
- 乔妆打扮- 成语解释:见“乔装打扮”。 - 成语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回:“串店的妓女,乔妆打扮的来给强盗作眼线儿看道儿,不可不防。” 
- 浓抹淡妆- 成语解释:同“淡妆浓抹”。 - 成语出处:宋・魏庆之《诗人玉屑》:“坡谓西湖,正如西子,浓抹淡妆临照台。” 
- 弄鬼妆幺- 成语解释:犹装模作样。 - 成语出处:清・洪昇《长生殿・絮阁》:“休得把虚脾来掸,嘴喳喳弄鬼妆幺。” 
- 浓妆淡抹- 成语解释:指浓艳和淡雅两种不同的妆饰。参见“淡妆浓抹”。 - 成语出处:元・康进之《新水令・武陵春》曲:“两般儿情厮隐,浓妆淡抹包笼尽。” 
- 浓妆艳质- 成语解释:浓妆:浓艳的妆饰;质:资质。 
 妆饰华美,容貌艳丽。- 成语出处:明・梅鼎祚《玉合记・还玉》:“军声哄,军声哄,长枪大戟香尘拥,香尘拥,浓妆艳质。” 
- 乔妆改扮- 成语解释:乔:做假。 
 乔妆:改变服装、容颜。
 指化妆改变形象,掩饰本来的身份。亦作“乔装打扮”、“乔装改扮”。- 成语出处:清・无名氏《刘公案》第12回:“我今要到十里堡,乔妆改扮访民情。” 
- 妆模作样- 成语解释:故意做样子给人看。 - 成语出处:清・李渔《蜃中楼・双订》:“你们两个起先那样爱他,如今走到面前,又这等妆模作样。” 
- 愁眉啼妆- 成语解释:愁眉:使眉细而曲折;啼妆:轻轻地擦去目下的粉饰以作啼痕。 
 形容妇女的妖态。- 成语出处:《后汉书・五行志一》:“桓帝元嘉中,京都妇女作愁眉、啼妆、堕马髻、折腰步、龋齿笑。所谓愁眉者,细而曲折。啼妆者,薄饰目下,若啼处。” 
- 淡抹浓妆- 成语解释:淡:浅,薄;抹:抹粉;浓:密、厚;妆:化妆。 
 指淡雅和浓艳两种不同的妆饰打扮。- 成语出处:元・贯云石《小梁州・春》:“宜晴宜雨宜阴旸,比西施淡抹浓妆。” 
- 粉妆银砌- 成语解释:妆:装饰;砌:堆砌。 
 形容女子妆饰白皙、漂亮或白色晶莹透亮的景观。-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50回:“贾母笑着,挽着凤姐的手,仍上了轿,带着众人说笑,出了夹道东门,四面粉妆银砌。” 
- 花烛红妆- 成语解释:花烛:彩色的蜡烛。 
 点上彩色的蜡烛,穿着红艳的礼服。指婚礼。- 成语出处:南朝・梁・何逊《看伏郎新婚》:何如花烛夜,轻扇掩红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