宵的成语(共36个)
- 宵旰忧劳- 成语解释:宵衣旰食,非常劳苦。形容勤于政事。亦作“宵旰焦劳”、“宵旰忧勤”。 - 成语出处:《明史・吴时来传》:“若不去嵩父子,陛下虽宵旰忧劳,边事终不可为也。” 
- 通宵达旦- 成语解释:整整一夜到天亮。通宵:整夜;达:到;旦:天亮。 -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独孤生归途闹梦》:“狮蛮社火,鼓乐笙箫,通宵达旦。” 
- 昼吟宵哭- 成语解释:昼夜哀叹、哭泣。 - 成语出处:《战国策・楚策一》:“[棼冒勃苏]七日而薄秦王之朝,雀立不转,昼吟宵哭,七日不得告。” 
- 宵衣旰食- 成语解释:天不亮就穿衣起来;很晚了才吃饭。原形容帝王勤于政事;后泛指勤奋刻苦;从早到晚不懈怠。 - 成语出处:唐・陆贽《兴元论解姜公辅状》:“乃是陛下握发吐哺之日,宵衣旰食之辰。” 
- 旰食宵衣- 成语解释:天色很晚才吃饭,天不亮就穿衣起来。形容勤于政事。 - 成语出处:南朝・陈 徐陵《陈文帝哀策文》:“勤民听政,旰食宵衣。” 
- 宵旰图治- 成语解释:宵衣旰食,勤于政事,设法治理好国家。 - 成语出处:《明史・罗侨传》:“愿陛下慎逸游,屏玩好,放弃小人,召还旧德,与在廷臣工,宵旰图治,并敕法司慎守成律。” 
- 朝朝寒食,夜夜元宵- 成语解释:寒食:清明节;元宵:元宵节。 
 早晚都像过节一样。形容生活奢华,整天寻欢作乐。- 成语出处:元・白仁甫《梧桐雨》第一折:“寡人自从得了杨妃,真所谓:‘朝朝寒食,夜夜元宵’也。” 
- 宵鱼垂化- 成语解释:《吕氏春秋·具备》:“宓子贱治亶父……三年,巫马旗短褐衣弊裘,而往观化于亶父,见夜渔者,得则舍之。 
 巫马旗问焉,曰:‘渔为得也。
 今子得而舍之,何也?’对曰:‘宓子不欲人之取小鱼也。
 所舍者小鱼也。’巫马旗归,告孔子曰:‘宓子之德至矣。
 使民暗行,若有严刑于旁。- 成语出处:据《吕氏春秋・具备》载,春秋时孔子弟子宓子贱治亶父(今山东省单县),体圣人之化,三年,夜间捕鱼的人能将所得小鱼重归水中。 
- 春宵一刻- 成语解释:欢娱难忘的美好时刻。 - 成语出处:宋・苏轼《春夜》诗:“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 连宵彻曙- 成语解释:见“连宵达旦”。 - 成语出处:清・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论语・里仁篇》:“下至无赖子弟,投琼赌采,连宵彻曙,及至父母病,教他坐侍一夜,瞌睡便驱不去。” 
- 通宵彻旦- 成语解释:见“通宵彻昼”。 - 成语出处:《九尾鱼》第169回:“秋谷知道自己寒热来得厉害的时候,他们两人都是通宵彻旦的伏侍,心上十分感激。” 
- 夕寐宵兴- 成语解释:指终日勤谨慎,不敢懈怠。 
- 衣宵食旰- 成语解释:指天未明就穿衣起身,天黑了才进食。常用以称谀帝王勤于政事。 - 成语出处:语出唐太宗《执契静三边》诗:“衣宵寝二难,食旰餐三惧。” 
- 通宵守夜- 成语解释:通宵不眠或整夜祈祷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