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3. 病的成语

病的成语(共121个)

  • 还须心上医

    xīn bìng hái xū xīn shàng yī

    成语解释:心里的忧虑或精神负担必须消除造成这种精神负担的因素。

    成语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25卷:“自古说得好:‘心病还须心上医’,眼见得不是盼奴来,医药怎得见效。”

  • 手到

    shǒu dào bìng chú

    成语解释:刚动手治疗;病就除去了。形容医术高明。也比喻工作做得好;解决问题迅速。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碧桃花》第二折:“嬷嬷你放心,小人三代行医,医书脉诀,无不通晓,包的你手到病除。”

  • 生珠

    bàng bìng shēng zhū

    成语解释:比喻因不得志而写出好文章来。同“蚌病成珠”。

    成语出处:高燮《题蔡哲夫所绘沈孝则〈冰雪庐图〉即步哲夫韵》:“嗟哉蚌病乃生珠,诗渐可读消雄图。”

  • 牛衣

    niú yī bìng wò

    成语解释:形容贫病交迫。

    成语出处:宋・刘克庄《沁园春・再和林卿韵》词:“便羊裘归去,难留严子;牛衣病卧,肯泣王章?”

  • 让夷

    jí bìng ràng yí

    成语解释:犹今言将困难留给自己,将方便让给别人。

    成语出处:语出《国语・鲁语上》:“贤者急病而让夷。”

  • 无良医

    sǐ bìng wú liáng yī

    成语解释:死病:不治之症。
    比喻无法挽救。

    成语出处:《孔丛子・执节》:“以无异政,所以自退也。日死病无良医。”

  • 冷热

    lěng rè bìng

    成语解释:疟疾。比喻情绪高低不定。

    成语出处:姜树茂《渔岛怒潮》第五章:“可工作起来犯冷热病,有利向前,没利靠后,怕得罪人,满肚子小机器,就是不往正经地方使。”

  • pào bìng hào

    成语解释:指借故称病长期不上班或小病大养。

  • 掎摭利

    jǐ zhí lì bìng

    成语解释:掎摭:指摘;利病:利害,好坏。
    形容品评优劣好坏。

    成语出处:三国・魏・曹植《与杨德祖书》:“刘季绪才不能逮于作者,而好诋呵文章,掎摭利病。”

  • 弱如扶

    ruò rú fú bìng

    成语解释:扶病:支持病体。
    弱得像支撑着病体一样。形容身体非常虚弱。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7回:“大约骚人咏士以此花红若施脂,弱如扶病,近乎闺阁风度,故以女命名。”

  • 药到

    yào dào bìng chú

    成语解释:药一服下病就好了。形容用药效果非常好。

    成语出处: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药到病除,效如桴鼓。”

  • 负薪之

    fù xīn zhī bìng

    成语解释:负薪:指有病。
    指背柴劳累,体力还未恢复。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臣弘行能不足以称,素有负薪之病,恐先狗马填沟壑。”

  • 延年

    què bìng yán nián

    成语解释:谓消除病痛,延长寿命。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87回:“修真养性,服食导引,却病延年。”

  • 国殃民

    bìng guó yāng mín

    成语解释:使国家受害,人民遭受苦难。明·桑绍良《独乐园》楔子:“只因误用了王安石,创立新法,招呼党类,病国殃民,天下骚然。
    ”亦作“祸国殃民”。郭沫若《不读书好求甚解》:“你们的动机不怕就出于利国福民,然而你们的结果必弄到病国殃民
    ”。

    成语出处:《醒世恒言・李汧公穷邸遇侠客》:“只为李林甫、杨国忠相继为相,妒贤妒能,病国殃民,屈在下僚,不能施展其才。”

  • 蠹政

    dù zhèng bìng mín

    成语解释:危害国家和人民。同“蠹国害民”。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二十回:“时皓[孙皓]居武昌,扬州百姓溯流供给,甚苦之;又奢侈无度,公私匮乏。陆凯上疏谏曰:‘……又左右皆非其人,群党相挟,害忠隐贤,此皆蠹政病民者也。’”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