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的成语(共62个)
- 归师勿掩,穷寇莫追- 成语解释:归师:撤退的军队;掩:乘人不备进行袭击;穷寇:走投无路的敌人。 
 不能袭击撤退的军队,也不能追杀走投无路的敌人。-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95回:“‘归师勿掩,穷寇莫追。’汝可从小路抄箕谷退兵。吾自引兵当斜谷之兵。” 
- 宁为鸡口,勿为牛后- 成语解释:宁:宁愿;牛后:牛的肛门。 
 宁愿做小而洁的鸡嘴,而不愿做大而臭的牛肛门。比喻宁居小者之首,不为大者之后。- 成语出处:清・名教中人《好逑传》第二回:“生员虽贫士也,语云,‘宁为鸡口,勿为牛后。’岂有圣门弟子,贪纨袴之膏粱,而乱朝廷之名教者乎!” 
- 欲人勿闻,莫若勿言- 成语解释:闻:听见。 
 想要别人不听见,不如自己不说。- 成语出处:汉・枚乘《上书谏吴王》:“欲人勿闻,莫若勿言;欲人勿知,莫若勿为。” 
- 归师勿掩,穷寇勿追- 成语解释:掩:乘人不备进行袭击。 
 不能袭击撤退的军队,也不能追杀走投无路的敌人。指特定情况下要防止敌人拼死反击,以免不测的牺牲。- 成语出处:《孙子・军事》:“归师勿遏,师必阙,穷寇勿追。” 
- 欲人勿知,莫若勿为- 成语解释:想要别人不知道,不如自己不去做(多指坏事)。 - 成语出处:《汉书・枚乘传》:“欲人勿闻,莫若勿言;欲人勿知,莫若勿为。”《晋书・苻坚载记上》:“谚曰:‘欲人勿知,莫若勿为。’声无细而弗闻,事未形而必彰者,其此之谓也。” 
- 勿药有喜- 成语解释:勿:不要。 
 祝贺人病愈。- 成语出处:《周易・无妄》:“无妄之疾,勿药有喜。” 
- 效死勿去- 成语解释:指竭尽忠诚。 - 成语出处:《孟子梁惠王下》:“世守也,非身之所能为也,效死勿去。” 
- 宁遗勿滥- 成语解释:宁:宁可;遗:遗漏;勿:不要;滥:过多。 
 宁愿遗漏,也不要降低标准,一味求多。- 成语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5回:“阅起文来岂有不宁遗勿滥之理。” 
- 勿忘在莒- 成语解释:比喻不忘本。 - 成语出处:《吕氏春秋・直谏》:“使公毋忘出奔于莒也。” 
- 勿谓言之不预也- 成语解释:以后不要说没有跟你事先说过。指把话说在前面。 - 成语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9回:“一经觉察,白简无情,勿谓言之不预也。” 
- 犯而勿校- 成语解释:见“犯而不校”。 - 成语出处: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女吊》:“只有明明暗暗,吸血吃肉的凶手或其帮闲们,这才赠人以‘犯而勿校’或‘勿念旧恶’的格言。” 
- 直言勿讳- 成语解释:直率地说话,无所隐讳。同“直言无讳”。 - 成语出处:清・张廷玉《明史・弋谦传》:“尔群臣勿以前事为戒,于国家利弊、政令未当者,直言勿讳。” 
- 过则勿惮改- 成语解释:过:过错,过失;惮:怕。 
 有了过错,就不要怕去改正。- 成语出处:春秋・孔子《论语・子罕》:“主忠信……过则勿惮改。” 
- 勿为左右袒- 成语解释:左右袒:原意是露出左臂或右臂,偏护某一方面。 
 指对哪一方面都不偏袒。-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吕后本纪》 
- 虽畏勿畏,虽休勿休- 成语解释:畏:佩服,敬畏;勿:不要;休:赞美。 
 虽然受到尊敬,但不要自认为可尊敬,虽受到称许,但不要认为可赞美。- 成语出处:《尚书・吕刑》:尔尚敬逆天命,以奉我一人,虽畏勿畏,虽休勿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