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的成语(共180个)
和气生财
成语解释:指待人和善能招财进宝。
成语出处:鲁迅《彷徨・离婚》:“一个人总要和气些,‘和气生财’,对不对?”
和事老
成语解释:调解人。指无原则地进行调解的人。
成语出处:清・韩邦庆《海上花列传》第12回回目:“背冤家拜烦和事老,装鬼戏催转踏谣娘。”
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成语解释:比喻遇事敷衍,得过且过地混日子。
成语出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26回:“常言道,做了一天和尚撞了一天钟,往后贞节轮不到你身上了。”
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成语解释:比喻做事情敷衍消极,混一天算一天,没有积极主动的精神。
成语出处:李国文《冬天里的春天》第二章:“我这就去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有什么不好的呢?”
做一日和尚撞一日钟
成语解释:比喻遇事敷衍,得过且过地混日子。
成语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16回:“行者方丢了钟杵,笑道:‘你那里晓得!我这是做一日和尚撞一日钟’的。”
做一日和尚撞一天钟
成语解释:俗语。比喻遇事敷衍,得过且过。
和颜悦色
成语解释:颜:面容;悦色:高兴的脸色。
指温和高兴的脸色。成语出处:春秋・孔子《论语・为政》:“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汉・郑玄注:“言和颜悦色为难也。”
和风细雨
成语解释:温和的风和细小的雨。本指自然现象;现多指用和缓的态度和方式处理问题。
成语出处:南朝・陈 张正见《陪衡阳游耆阇诗》:“清风吹麦垄,细雨濯梅林。”
和而不同
成语解释:和:和睦;同:苟同;无原则地附和。
与人和睦相处;但在原则问题上不能苟同。成语出处:春秋・孔子《论语・子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时和年丰
成语解释:和:和平;年:年成;丰:盛,多。
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成语出处:《诗经・小大雅谱》唐・孔颖达疏:“万物盛多,人民忠孝,则致时和年丰,故次《华黍》,岁丰宜黍稷也。”
和衷共济
成语解释:衷:内心;济:渡水。
大家一条心;共同渡江河。比喻团结一致;克服困难。成语出处:《尚书・皋陶谟》:“同寅协恭和衷哉。”《国语・鲁语下》“夫苦匏不材于人,共济而已。”
时和岁稔
成语解释:四时和顺,五谷丰收。用以称颂太平盛世。同“时和年丰”。
成语出处:《南齐书・王敬则传》:“救民拯弊,莫过减赋。时和岁稔,尚尔虚乏,傥值水旱,宁可熟念?”
彼唱此和
成语解释:比喻一方倡导,另一方效仿。
成语出处:《明史・刘世龙传》:“仕者日坏于上,学者日坏于下,彼唱此和,靡然成风。”
和光同尘
成语解释:和;同:一起;混同;光:荣耀;尘:尘俗。
指把光荣与尘浊同样看待。成语出处:先秦・李耳《老子》:“和其光,同其尘。”
浑俗和光
成语解释:浑俗:与世俗混同;和光:混合所有光彩。
比喻不露锋芒,与世无争。也比喻无能,不中用。成语出处:先秦・李耳《老子》:“挫其锐,解其忿;和其光,同其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