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的成语(共443个)
说长道短
成语解释:长、短:是非;好坏。
说长处;讲短处。指议论别人的好坏是非。成语出处:汉・崔瑗《座佑铭》:“无道人之短,无说己之长。”
数短论长
成语解释:犹言说长道短,说三道四。
成语出处:明・无名氏《九宫八卦阵》第三折:“我当初梁山要强,受不的闲言剩语,数短论长。”
语重心长
成语解释:重:郑重。
恳切话说得诚恳;有分量;心意深长。成语出处:清・洛日生《海国英雄记・回唐》:“叹别离苦况,转忘了母亲的语重心长。”
截长补短
成语解释:截:切断。
把长的切下来接补短的。成语出处:宋・度正《条奏便民五事》:“旧城堙废之余,截长补短,可得十之五,为工约二万余工。”
扬长避短
成语解释:扬;发挥;避:回避;避开。
发扬长处;避开短处。成语出处:秦牧《漫记端木蕻良》:“选择这样一个题材来写作,既扬长避短,也施展了抱负。”
绝长补短
成语解释:绝:切断。
把长的部分切下来;补充短的。指用多余的来弥补不足。比喻事物长短相济。成语出处:战国・孟子《孟子・滕文公上》:“今滕,绝长补短,将五十里也,犹可以为善国。”
弃短就长
成语解释:谓舍弃短处而采用长处。
成语出处:东汉・孔融《肉刑议》:“胡明德之君,远度深惟,弃短就长,不苟革其政也。”
扼腕长叹
成语解释:用手握腕,长声叹息。形容情绪激动的神态。
成语出处:《晋书・刘琨传》:“臣所以泣血宵吟,扼腕长叹者也。”
儿女情长
成语解释:儿女:男女。
比喻男女之间或家人之间的感情深厚;难舍难分。成语出处:南朝・梁・钟嵘《诗品・晋司张华》:“尤恨儿女情多,风云气少。”
从长计议
成语解释:长:放长时间;计议:商议需要较长的时间;仔细地考虑;商量。
指对事情处理时的慎重认真态度。成语出处:元・李行道《灰阑记》楔子:“且待女孩儿到来,慢慢的与他从长计议,有何不可?”
饮马长江
成语解释:在长江边给战马喝水。谓渡江南下进行征伐。
成语出处:《南史・檀道济传》:“道济见收,愤怒气盛,目光如炬,俄尔间引饮一斛。乃脱帻投地,曰:‘乃坏汝万里长城。’魏人闻之,……自是频岁南伐,有饮马长江之志。”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成语解释:春天萌生,夏天滋长,秋天收获,冬天储藏。指农业生产的一般过程。亦比喻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夫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经也。弗顺则无以为天下纲纪。”
细水长流
成语解释:细:微小。
比喻节约使用财物;使经常不缺用。也比喻一点一滴不间断做某件事。成语出处:清・翟灏《通俗编・地理》引《遗教经》:“汝等常勤精进,譬如小水常流,则能穿石。”
来日方长
成语解释:来日:未来的日子。
方:正。
将来的日子还长着呢。表示事有可为。成语出处:宋・文天祥《与洪瑞明云岩书》:“某利郡后,颇与郡人相安,日来四处无虞,早收中熟,觉风雨如期,晚稻亦可望,惟是力绵求牧,来日方长。”
一字长蛇阵
成语解释:排列成一长条的阵势。形容排列成一长条的人或物。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88回:“听的里面雷声高举,四七二十八门,一齐分开,变作一字长蛇之阵,便杀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