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的成语(共215个)
- 习非成俗- 成语解释:指习惯于不好的东西而成风尚。 - 成语出处:晋・葛洪《抱朴子・疾谬》:“杯觞路酌,弦歌行奏,转相高尚,习非成俗。” 
- 相习成俗- 成语解释:习:习惯于。 
 相互因袭,而形成一种习俗。- 成语出处:清・戴震《孟子字义疏证・理》:“今虽至愚人,悖戾恣睢,其处断一事,责诘一人,莫不辄曰理者,自宋以来,始相习成俗。” 
- 袭以成俗- 成语解释:袭:因袭。 
 因袭旧的东西已成习俗。- 成语出处:清・朱彝尊《曝书亭记・朱右传》:“世代沿革,袭以成俗,无复古意。” 
- 俗不堪耐- 成语解释:俗:庸俗;堪:可;耐:忍受。 
 庸俗得使人受不了。- 成语出处:郭沫若《水平线下・到宜兴去》:“但这种俗不堪耐的广告对于我也觉得有几份依依欲动的神气了。” 
- 世俗之见- 成语解释:世人的庸俗见解。 
- 粗俗之辈- 成语解释:指庄稼人或佃农,现指缺乏文化教养、行为、意识粗野庸俗的人。 
- 澡慰故俗- 成语解释:澡慰:洗净、熨平。 
 比喻改革旧的风俗。- 成语出处:宋・宋祁《成都府新建汉文翁祠堂碑》:“翁之治蜀,开学校以《诗》、《书》教人,澡慰故俗。” 
- 入境问俗- 成语解释:进入别的国家;先问明有哪些禁止的事;以免违犯。 - 成语出处:西汉・戴圣《礼记・曲礼上》:“入竟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 
- 入国问俗- 成语解释:国:原指都城,后多指国家。 
 到别的国家或地方去,先要了解它的风俗习惯。- 成语出处:西汉・戴圣《礼记・曲礼上》:“入竟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 
- 避俗趋新- 成语解释:避:舍弃;趋:奔赴,趋向。 
 指舍弃旧俗而追求新潮。- 成语出处:叶圣陶《未厌集・苦辛》:“‘拜年’有什么意义呢?无非是崇尚虚文的陋俗罢了。于是相率不‘拜年’,表示避俗趋新。” 
- 入乡问俗- 成语解释:进入一个地方,先要问清那里的习俗,以求适应当地的情况。 - 成语出处:《解放日报》1944.4.5:“我们要吸收群众的经验,一定要‘入乡问俗’。” 
- 弃俗出家- 成语解释:弃:放弃;俗:尘俗。 
 放弃世俗出家为僧尼。-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四回:“今有这个表弟姓鲁,是关西军汉出身,因见尘世艰辛,情愿弃俗出家。” 
- 浇风薄俗- 成语解释:指社会风气轻浮庸俗。 - 成语出处:唐・陈黯《辩谋》:“得之则逸身丰家,不得则嫉时怨命,噫,此真浇风薄俗者之心也。” 
- 抗尘走俗- 成语解释:形容为了名利,到处奔走钻营。 - 成语出处:南朝・齐 孔稚圭《北山移文》:“焚芰制而裂荷衣,抗尘容而走俗状。” 
- 随俗浮沉- 成语解释:自己没有一定的想法,随着潮流走。 - 成语出处: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