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3. 伪的成语

伪的成语(共18个)

  • 莫辨

    zhēn wěi mò biàn

    成语解释:莫:不。
    真假分辨不清。

    成语出处:唐・魏征《隋书・经籍志》:“战国纵横,真伪莫辨,诸子之言,纷然淆乱。”

  • 乱真

    yǐ wěi luàn zhēn

    成语解释:把假的混在真的里面,使真假不分。

    成语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汉书・王莽赞》云:‘紫色蛙声,馀分闰位。’谓以伪乱真耳!”

  • 矫言

    jiǎo yán wěi xíng

    成语解释:指言论、行为虚伪不实。

    成语出处:宋・秦观《论议下》:“矫言伪行之人,弊车羸马窜伏岩冗,以幸上之爵禄。”

  • 存真

    qù wěi cún zhēn

    成语解释:去:除掉。
    伪:虚假。
    除掉虚假的;留下真实的。

    成语出处:宋・释惟白《续传灯录》:“权衡在手,明镜当台,可以摧邪辅正,可以去伪存真。”

  • 道远知骥,世知贤

    dào yuǎn zhī jì , shì wěi zhī xián

    成语解释:骥:良马。
    路途遥远才可以辨别良马,世间的虚伪狡诈才能鉴别贤才。比喻经过长久的磨练,才能看出人的优劣。

    成语出处:三国・魏・曹植《矫志》“道远知骥,世伪知贤。”

  • 不辨真

    bù biàn zhēn wěi

    成语解释:辨:分辨。
    伪:虚假。
    无法辨别真的和假的。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三十九回:“晋文公先年过曹,曹人多有识得的,其夜仓卒不辨真伪。”

  • 行诈

    chéng wěi xíng zhà

    成语解释:指弄虚作假。

    成语出处:汉・刘向《列女传・母仪》:“夫伐功施劳,鲜能布仁;乘伪行诈,莫能久长。”

  • 化性起

    huà xìng qǐ wěi

    成语解释:谓变化先天的本性,兴起后天的人为。

    成语出处:战国・赵・荀况《荀子・性恶》:“故圣人化性而起伪,伪起而生礼义,礼义生而制法度。”

  • 不如拙诚

    qiǎo wěi bù rú zhuō chéng

    成语解释:奸巧的虚伪不如笨拙的诚实。

    成语出处:西汉・刘向《说苑・谈丛》:“智而用私,不如愚而用公,故曰:‘巧伪不如拙诚。’”

  • 朝真暮

    zhāo zhēn mù wěi

    成语解释:朝:早晨。
    事情早上这样说晚上那样说,没有定说。

    成语出处:唐・白居易《放言五首》诗:“朝真暮伪何人辨,古往今来底事无?”

  • 半真

    bàn wěi bàn zhēn

    成语解释:伪:虚假;真:真实。
    一半虚伪,一半真实。指真假混杂,难以分辨。

    成语出处:宋・严羽《沧浪诗话》:但其间半伪半真,尤为淆乱惑人,此深可叹,然具眼者,自默识耳。

  • 矫饰

    jiǎo shì wěi xíng

    成语解释:矫饰:做作,掩饰。
    善于掩饰,行为虚伪。

    成语出处:宋・陈师道《后山诗话》:“某公用事,排斥端士,矫饰伪行。”

  • 从真

    qì wěi cóng zhēn

    成语解释:丢弃虚伪而追从真理。

    成语出处:太平天国・洪仁玕《军次实录》:“非我真圣主不恤操劳,诚恐其诱惑人心,紊乱真道,故不得不亟于弃伪从真,去浮存实,使人人共知虚文之不足尚,而真理自在人心也。”

  • 趋利

    qiǎo wěi qū lì

    成语解释:巧:奸诈。
    伪:虚伪。
    趋:追求,靠近、趋向。
    奸诈虚伪,唯利是图,唯势是从。

    成语出处:《汉书・地理志下》:“周人之失,巧伪趋利。”

  • 曲尽情

    qū jìn qíng wěi

    成语解释:曲:细致;情伪:真假。
    比喻细致地搞清楚事情的真假。

    成语出处:《资治通鉴・魏纪・明景帝初元年》:欲知治狱之士,,是视其曲尽情伪,无所冤抑,斯为善治狱矣。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