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3. 困的成语

困的成语(共49个)

  •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之

    xué rán hòu zhī bù zú , jiāo rán hòu zhī kùn

    成语解释: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缺点;教学以后,才知道自己的知识贫乏。

    成语出处:《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

    xué rán hòu zhī bù zú , jiāo rán hòu zhī kùn

    成语解释:困:贫乏。
    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缺点;教学以后,才知道自己的知识贫乏。

    成语出处:西汉・戴圣《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 内外交

    nèi wài jiāo kùn

    成语解释:交:同时;一齐;困:陷在艰难困苦之中。
    内部、外部同时陷在艰难困苦之中。

    成语出处:毛泽东《支持美国黑人抗暴斗争的声明》:“它给陷于内外交困的美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

  • 知勉行

    kùn zhī miǎn xíng

    成语解释:在不断克服困难中求得知识,有了知识就勉力实行。

    成语出处:西汉・戴圣《礼记・中庸》:“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

  • 扶危济

    fú wēi jì kùn

    成语解释:扶:帮助;支持;济:拯救。
    扶持、救济生活困苦、处境危急的人。比喻尽力救助别人的危难。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素知将军仗义行仁,扶危济困,不想果然如此义气!”

  • 扶危

    jì kùn fú wēi

    成语解释:济:接济;扶:扶助。
    帮助陷入危困境地的人。

    成语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则为那善文能武人千里,凭着这济困扶危书一缄。”

  • 艰难

    jiān nán kùn kǔ

    成语解释:困难重重;处境艰苦。

    成语出处:清・李渔《巧团圆・书帕》:“怎奈爹爹过于详慎,定要把艰难困苦之事试过几桩,才与他完姻缔好。”

  • 鸡群

    hè kùn jī qún

    成语解释:比喻才能出众的人沦落于平庸之辈当中。

    成语出处:清・李渔《闲情偶寄・演习・教白》:“苟得其人,必破优伶之格以待之,不则鹤困鸡群,与侪众无异。”

  • 扶危

    jiù kùn fú wēi

    成语解释:救济扶助陷于困境危难中的人。

    成语出处:元・刘君锡《来生债》第四折:“救困扶危,疏财仗义,都做了注福消愆。”

  • 马乏

    rén kùn mǎ fá

    成语解释:人也累了;马也困乏。也指人们非常疲倦。

    成语出处:元・黄元吉《流星马》:“俺两口儿三日不曾吃饮食,人困马乏。”

  • 兽犹斗

    kùn shòu yóu dòu

    成语解释:困兽:被围困的野兽;犹:还、仍;斗:搏斗。
    被围困的野兽还要搏斗。比喻陷于绝境的失败者还要顽抗。

    成语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宣公十二年》:“得臣犹在,忧未歇也。困兽犹斗,况国相乎!”

  • 上下交

    shàng xià jiāo kùn

    成语解释:指上面(政府)下面(人民)都处于困难的境地。

    成语出处:《清史稿・食货志一》:“以中国所有财产抵借外债,积数十年不能清偿。摊派加捐,上下交困。”

  • 而不学

    kùn ér bù xué

    成语解释:困:困惑,不明白。
    困惑不明白却不肯学习。

    成语出处:春秋・孔子《论语・季氏》:“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 急人之

    jí rén zhī kùn

    成语解释:急:解急;救难。
    解救别人的困难。也作“急人之急”、“急人之难”、“急人之危”。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魏公子列传》:“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

  • 兽斗

    zuò kùn shòu dòu

    成语解释:虽受困顿,也要奋力相拼,抗争不休。

    成语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宣公十二年》:“得臣犹在,忧未歇也。困兽犹斗,况国相乎!”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