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的成语(共118个)
桑榆暮景
成语解释:夕阳的余辉照在桑榆树梢上。指傍晚。比喻晚年的时光。
成语出处:元・尚仲贤《柳毅传书》第一折:“教子读书志未酬,桑榆暮景且淹留。”
暮虢朝虞
成语解释:春秋时晋国假道虞国去打虢国,打下虢国之后,在归途中又把虞国灭了。比喻覆灭变迁的迅速。
成语出处:金 元好问《俳体雪香亭杂咏》:“洛阳城阙变灰烟,暮虢朝虞只眼前。”
日暮途远
成语解释:暮:傍晚;途:路。
天已晚了,路已走到了尽头。比喻处境十分困难,到了末日。也形容穷困到极点。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伍子胥列传》:“吾日暮途远,吾故倒行而逆施之。”北周・庾信《哀江南赋》:“日暮途远,人间何世。”
朝不保暮
成语解释:早晨保不住晚上会发生变化。极言情况危急或境遇窘迫。
成语出处:晋・袁宏《后汉纪・质帝纪》:“二千石长吏遇民如虏,或卖用田宅,或绝命捶楚,大小无聊,朝不保暮。”
暮鼓晨钟
成语解释:寺庙中早晚报时的钟鼓之声。比喻令人警觉醒悟的学说或言论。形容僧尼那样寂寞单调的生活。
成语出处:南朝・粱・庚信《陪驾幸终南山和宇文月史》:“戍楼鸣夕鼓,山寺响晨钟。”
朝钟暮鼓
成语解释:佛寺晨撞钟,暮击鼓以报时。
成语出处:唐・李咸用《山中》诗:“朝钟暮鼓不到耳,明月孤云长挂情。”
暮暮朝朝
成语解释:犹言日日夜夜。
成语出处:宋・李纲《访李道士》诗:“自言身在此山中,暮暮朝朝看不足。”
朝朝暮夕
成语解释:每天的早晨和黄昏,指短暂的时间。
朝折暮折
成语解释:比喻时时遭摧残。
成语出处:唐・崔颢《行路难》诗:“我昔初在昭阳时,朝折暮折登王墀。”一本作“朝攀暮折”。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成语解释:烈士:志向远大的英雄。
已:停止,衰减。
英雄到了晚年,壮志雄心并不衰减。成语出处:三国・魏・曹操《步出夏门行・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暮云亲舍
成语解释:亲:父母,亲人;舍:居所。
比喻客居他乡,思念亲人。成语出处:明・康海《王兰卿》第二折:“他那里眼巴巴望不见暮云亲舍,想人生最苦离别,他可也官差不自由。”
却金暮夜
成语解释:东汉杨震为东莱太守,途经昌邑,县令王密求见。至晚,以十金奉杨曰:“暮夜无知者。
”杨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
何谓无知者?”遂拒而不受。见《后汉书·杨震传》。后因以“却金暮夜”言为官清廉。成语出处:东汉杨震为东莱太守,途经昌邑,县令王密求见。至晚,以十金奉杨曰:“暮夜无知者。”杨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者?”遂拒而不受。见《后汉书・杨震传》。
迟暮之年
成语解释:迟暮:黄昏,比喻晚年。
指人至老年。成语出处:清・荑荻散人《玉娇梨》第三回:“年兄之论固正,但只是年兄迟暮之年,当此严冷之际,塞外驱驰,良不容易。”
垂暮之年
成语解释:垂:将,快要;暮:晚,老年。
快要到老年。成语出处:宋・张元干《庐川词・醉落魄》:“年华垂暮犹离索。
暮夜无知
成语解释:黑夜无人知晓。
成语出处:《后汉书・杨震传》:“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