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3. 颠的成语

颠的成语(共72个)

  • 倒衣裳

    diān dǎo yī cháng

    成语解释:颠倒:上下倒置;衣裳:古时上为衣,下为裳。
    形容匆忙而乱了顺序。

    成语出处:《诗经・齐风・东方未明》:“东方未明,颠倒衣裳。颠之倒之,自公召之。”

  • 不知

    bù zhī diān dǎo

    成语解释:犹言不明事理。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十九回:不想这些带来的官兵,人人亦不知颠倒。天色又看看晚了。”

  • 持危扶

    chí wēi fú diān

    成语解释:扶持危困的局面。

    成语出处:春秋・孔子《论语・季氏》:“危而不持,颠而不扶。”

  • 倒三

    dǎo sān diān sì

    成语解释:形容言行无条理或神智不清,精神恍惚。

    成语出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八十六回:“你信我奶奶倒三颠四的,小大姐扶持你老人家一场,瞒上不瞒下,你老人家拿出箱子来,拣上色的与他两套。”

  • 头簸脑

    diān tóu bǒ nǎo

    成语解释:颠:晃动;簸:摇荡。
    点头晃脑。

    成语出处:清・戴珞《滕阴杂记》第二卷:“从今那复容高傲?免不得改稿时颠头簸脑,说堂时垂手呵腰。”

  • 头耸脑

    diān tóu sǒng nǎo

    成语解释:颠:晃动。
    点头晃脑。

    成语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四卷:“饭店中客人,个个颠头耸脑,看他说他,胡猜乱语。”

  • 斤播两

    diān jīn bō liǎng

    成语解释:较量轻重。常用以比喻品评优劣或形容计较微细之事。

    成语出处:《绿野仙踪》第四四回:“起先不过房里院外吐些颠斤播两的说话,讥刺几句,使如玉知道。”

  • 衣到裳

    diān yī dào shang

    成语解释:同“颠倒衣裳”。到,通“倒”。

    成语出处:汉・扬雄《太玄・上》:“次六。升于堂,颠衣到裳,廷人不庆。”

  • 流离

    liú lí diān zhì

    成语解释:见“流离颠沛”。

    成语出处:宋・叶绍翁《四朝闻见录・褒赠伊川》:“又从而排陷之,卒使流离颠疐,无所为而死。”

  • 造次

    zào cì diān pèi

    成语解释:流离失所,生活困顿。

    成语出处:春秋・孔子《论语・里仁》:“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 越不恭

    diān yuè bù gōng

    成语解释:颠越:陨坠,损害;恭:恭敬。
    指损害礼法,对上命不恭。

    成语出处:《尚书・盘庚中》:乃有不吉不迪颠越不恭,暂遇奸宄,我乃劓殄灭之,无遗余。

  • 倒错乱

    diān dǎo cuò luàn

    成语解释:颠倒:本末倒置;错乱:错杂混乱。
    把本来的顺序完全搞乱,完全失去正常状态。

    成语出处:《旧唐书・礼仪志一》:玄析之为三,颠倒错乱,皆率胸臆,曾无典据,何足可凭。

  • 屁股

    gǒu diān pì gu

    成语解释:狗摇尾乞怜。用以形容极尽逢迎、献媚的丑态。

    成语出处:《红楼梦》第六一回:“春燕说荤的不好,另叫你炒个面筯儿,少搁油才好,你忙着就说自己发昏,赶着洗手炒了,狗颠屁股儿似的,亲自捧了去。”

  • 唇簸嘴

    diān chún bò zuǐ

    成语解释:谓搬弄口舌。

    成语出处:《醒世恒言・两县令竞义婚孤女》:“王家若男若女,若大若小,那一个不欣羡潘小官人美貌,如潘安再出,暗暗地颠唇簸嘴,批点那飞天夜叉之丑。”

  • 老子

    huá diān lǎo zǐ

    成语解释:华:头发花白;颠:头颅。
    指头发花白的老头子。

    成语出处:曾朴《孽海花》第18回:“最难得的,仍是原班,不弱一个!不是绿鬓少年,都换了华颠老子了。”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