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3. 碍的成语

碍的成语(共20个)

  • 辩才无

    biàn cái wú ài

    成语解释:碍:滞碍。
    本是佛教用语,指菩萨为人说法,义理通达,言辞流利,后泛指口才好,能辩论。

    成语出处:《大乘起信论》:“或令人知宿命过去之事,亦知未来之事,得他心智,辩才无碍。”

  • ài shǒu ài jiǎo

    成语解释:碍;妨碍;阻碍。指多方受阻;难以顺利做事。也指妨碍他人做事;使人感到不方便。

    成语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32卷:“后边有些嫌忌起来,碍手碍脚,到底不妙。”

  • 船多不

    chuán duō bù ài lù

    成语解释:比喻各走各的路,彼此不妨碍。

    成语出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16回:“自古‘船多不碍港,车多不碍路’,我不肯招他,当初那个怎么招我来?”

  • ài shàng ài xià

    成语解释:碍:妨碍。
    妨碍做事,使人感到不方便。

  • 无挂无

    wú guà wú ài

    成语解释:见“无罣无碍”。

    成语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四回:“他才遂心满意,喜地欢天,在于天宫快乐,无挂无碍。”

  • 无拘无

    wú jū wú ài

    成语解释:没有拘束,没有阻碍。形容悠然自得。

    成语出处:宋・朱敦儒《西江月》词:“日日深杯酒满,朝朝小圃花开,自歌自舞自开怀,且喜无拘无碍。”

  • 无罣无

    wú guà wú ài

    成语解释:没有任何牵挂。

  • ài zú ài shǒu

    成语解释:同“碍手碍脚”。

  • 难遵命

    ài nán zūn mìng

    成语解释:碍:妨碍;遵:遵从。
    由于有所妨碍,难以遵从命令或吩咐。

    成语出处: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64回:“防务吃紧,兵不敷用,职守所在,碍难遵命。”

  • 难行

    zhì ài nán xíng

    成语解释:窒:阻塞不通。
    阻碍太多,难以实行。

    成语出处:清・龚自珍《答人问关内侯》:“夫支孽尽封,则国祚愈长久,愈窒碍难行,寰海不能容支孽。”

  • 摩天

    mó tiān ài rì

    成语解释:摩:接触;碍:遮蔽。
    形容山的高大。

    成语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40回:“忽又见一座高山,真是摩天碍日。”

  • 口识羞

    ài kǒu shí xiū

    成语解释:碍口:说不出口。
    指怕羞而不说话。

    成语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文若虚终是碍口识羞,待说又止。”

  • 难从命

    ài nán cóng mìng

    成语解释:碍:妨碍;从:听从。
    由于有所妨碍,难以遵从命令或吩咐。

    成语出处:《三打祝家庄》第一幕第一场:“你回去复李大官人,本当将时迁放回,怎奈他是梁山贼党,碍难从命。”

  • 畅行无

    chàng xíng wú ài

    成语解释:毫无阻碍地通行或流通。多指事情能顺利地进行。亦作“畅通无阻”。

  • 心无挂

    xīn wú guài ài

    成语解释:挂碍:牵挂。
    原为佛教用语,指内心没有任何牵挂。

    成语出处:唐・玄奘《般若波罗多心经》:“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这离颠倒梦想。”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