跋的成语(共31个)
跋山涉水
成语解释:跋:翻山越岭;涉:徒步过水。
翻山越岭;蹚水过河。形容走远路的艰苦。也作“跋山涉川”。成语出处:宋・吴曾《能改斋漫录・事实二》:“过家上冢,恳章尽得于哀荣;跋山涉川,之任敢辞于艰险。”
飞扬跋扈
成语解释:飞扬:放纵;跋扈:蛮横;霸道。
原指骄横放肆;不受约束。现形容气焰嚣张;目中无人。成语出处:《北史・齐纪上・高祖神武帝》:“景专制河南十四年矣,常有飞扬跋扈志。”
专恣跋扈
成语解释:跋扈:霸道,不讲理。
专断蛮横,蛮不讲理。成语出处:《旧五代史・梁书・田预传》:“预以行密专恣跋扈,尝移书讽之。”
跋扈自恣
成语解释:形容为所欲为,无所忌惮。
成语出处:《明史・外国传九・朵颜》:“于是长昂益跋扈自恣,东勾土蛮,西结婚白洪大,以扰诸边。”
跋扈飞扬
成语解释:指骄横放肆。
成语出处:宋・王安石《辞拜相表》:“百姓以安平无事之时,而未免流离饿莩;四夷以衰弱仅存之势,而犹能跋扈飞扬。”
专横跋扈
成语解释:专断横行;蛮不讲理(跋扈:霸道;不讲道理)。
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梁冀传》:“帝少而聪慧,知冀骄横,尝朝群臣,目冀曰:‘此跋扈将军也。’”
豪横跋扈
成语解释:跋扈:专横暴戾。
横行凶暴,为非作歹,专横暴虐。成语出处:唐・郑处海《明皇杂录・李遐周》:“禄山豪横跋扈,远近忧之,而上意未寤,一日遐周隐去,不知所之。”
长途跋涉
成语解释:跋涉:翻山越岭、趟水过河。
指远距离的翻山渡水。形容路途遥远,行路辛苦。成语出处:清・钱采《说岳全传》第66回:“妾身身犯国法,理所当然,怎敢劳贤姐长途跋涉?决难从命。”
跋山涉川
成语解释:形容远道奔波之苦。参见“跋山涉水”。
成语出处:宋・吴曾《能改斋漫录・事实二》:“过家上冢,恳章尽得于哀荣;跋山涉川,之任敢辞于艰险。”
跋来报往
成语解释:匆匆地跑来跑去。跋,通“拔”。
成语出处:语出《礼记・少仪》:“毋拔来,毋报往。”郑玄注:“报读为赴疾之赴,拨、赴皆疾也。”
进退跋疐
成语解释:犹言进退两难。
成语出处:《诗经・豳风・狼跋》:“狼跋其胡,载疐其尾。”
进退狼跋
成语解释:跋:踩,踏。
比喻陷于困境,进退两难。成语出处:晋・陈寿《三国志・蜀志・法正传》:“当斯之时,进退狼跋。”
跋涉山川
成语解释:形容远道奔波之苦。参见“跋山涉水”。
成语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襄公二十八年》:“必使而君弃而封守,跋涉山川,蒙犯霜露,以逞君心。”
跋涉长途
成语解释:跋涉:登山涉水。
指远距离的翻山渡水。形容走长路的艰辛。成语出处: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12回:“救我等于虎口之中,又不惮跋涉长途,送我们至万国通商文明之地。”
跋履山川
成语解释:形容远道奔波之苦。参见“跋山涉水”。
成语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成公十三年》:“文公躬擐甲胄,,逾越险阻,征东之诸之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