缚的成语(共31个)
舆榇自缚
成语解释:舆榇:用车载着棺材,表示甘受极刑;缚:捆绑。
用车拉着棺材,自愿捆绑双手,表示愿受极刑,听凭处置。指古代的一种投降仪式。成语出处:西晋・陈寿《三国志・蜀志・后主传》:艾至城北,后主舆榇自缚,诣军垒门。
束身就缚
成语解释:束:捆。
束身:自缚。
缚:捆绑。
比喻不加抵抗,甘愿被人擒捉。成语出处:《晋书・段灼传》:“艾被诏书,即遣强兵,束身就缚,不敢顾望。”
束手就缚
成语解释:表示无力反抗,或脱逃。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四回:“吾计成矣:使刘备束手就缚,荆州反掌可得!”
擒龙缚虎
成语解释:缚;绳绑。擒住老虎捉拿蛟龙。比喻降伏强敌,本领高强。
成语出处:明・沈璟《义侠记・秘计》:“定下擒龙缚虎万全计,看他遭罗网怎生逃避?”
肉袒面缚
成语解释:肉袒:去衣露体,表示愿受责罚;面缚:两手反绑面对胜利者,表示放弃抵抗。
脱去上衣,反缚着手。形容顺从投降。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宋微子世家》:“微子乃持其祭器造于军门,肉袒面缚,左牵羊,右把茅,膝行而前以告。”
造茧自缚
成语解释:作茧自缚。喻做了某事,结果反而使自己受困。
成语出处:陶行知《中国大众教育问题》六:“他们帮助敌人造成联合战线攻打他们自己,他们像蚕一样,造茧自缚。”
发蒙解缚
成语解释:发蒙:启发蒙昧;解缚:解除束缚。
指启发蒙昧,解除束缚。成语出处:明・唐顺之《与顾箸溪书》:“其龌龊处,又恨不得就明公而为发蒙解缚也。”
缚鸡弄丸
成语解释:缚:捆绑;弄丸:耍弄弹丸。
比喻轻而易举。成语出处:康有为《大同书》戊部第一章:“即至淫篡之吕武,至为无道,而其才术控制天下,有若缚鸡弄丸。”
解黏去缚
成语解释:解除粘着和束缚。
束手缚脚
成语解释:见“束手束脚”。
成语出处:清・张南庄《何典》第八回:“冒失鬼一昧粗心浮气,目中无人,到处以强为胜,一遇鬼谷先生,早已束手缚脚,有力无用处。”
延颈就缚
成语解释:延:伸;就:接受;缚:捆绑。
伸出脖子来让人捉住。指毫不抵抗,乖乖地让人捉住。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55回:“今者朝廷遣将军前来收捕,本合延颈就缚。但恐不能存命,因此负罪交锋,误犯虎威,敢乞恕罪。”
释缚焚榇
成语解释:指解开降者的捆绑,烧悼降者带来的棺材。是使降者安心的一种表示。
成语出处:语出《左传・昭公四年》:“成王克许,许僖公如是。王亲释其缚,受其璧,焚其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