皂的成语(共20个)
- 不分皂白- 成语解释:皂:黑色。 
 不分黑白。比喻不分是非曲直;不问情由。- 成语出处:《诗经・大雅・桑柔》:“匪言不能,胡斯畏忌。”汉・郑玄笺:“胡之言何也,贤者见此事之是非,非不能分别皂白言之于王也。” 
- 青红皂白- 成语解释:皂:黑色。 
 各种深浅不同的颜色。指不同颜色。喻指事情的是非曲直。- 成语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16卷:“州官得过了贿赂,那管青红皂白,竟断道:‘夏家欠林家二千两。’” 
- 翻黄倒皂- 成语解释:犹言颠倒黑白。 - 成语出处:明・康海《鲍老儿・秋日闲情》套曲:“眉来眼去,唇三口四,泥烂油滑,翻黄倒皂,呼风唤雨,搦雾抟沙。” 
- 指皂为白- 成语解释:谓混淆黑白,颠倒是非。 - 成语出处:元・武汉臣《玉壶春》第三折:“动不动神头鬼脸,投河奔井,拽巷逻街,张舌骗口,花言巧语,指皂为白。” 
- 不分青红皂白- 成语解释:比喻不分是非,不问情由。 - 成语出处: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三六:“文采觉得这末不分青红皂白就不大好。” 
- 皂白不分- 成语解释:不分黑白,不分是非。 - 成语出处:清・林则徐《札澳门同知传谕义律准驳条款》:“不得混入驱逐奸夷之内,纷纷回澳,致令皂白不分,自取玷辱。” 
- 牛骥同皂- 成语解释:皂:牲口槽。 
 牛跟马同槽。比喻不好的人与贤人同处。- 成语出处:汉・焦赣《易林・升之小畜》:“牛骥同槽,郭氏以亡。” 
- 一言既出,如白染皂- 成语解释:皂:黑色。 
 话一出口,如同白底染上黑色。比喻话一出口,就不能更改收回。- 成语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85回:“何出此言,大将军一言既出,如白染皂。” 
- 肥皂泡- 成语解释:指肥皂水吹起的气泡。比喻一触即破的事物或经不起推敲的东西。 - 成语出处:钱钟书《围城》:“承那王主任笔下吹嘘,自己也被吹成一个大肥皂泡,未破时五光十色,经不起人一搠就不知去向。” 
- 不问青红皂白- 成语解释:比喻不分是非,不问情由。 - 成语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回:“何况这回巡捕做了原告,自然不问青红皂白,要惩办被告了。” 
- 不问皂白- 成语解释:比喻不分是非,不问情由。 - 成语出处:郁达夫《沉沦》五:“太阳已经起来了。他不问皂白,一直的往东走去。” 
- 皂白难分- 成语解释:皂:黑。 
 黑白很难分辨,比喻是非不易辨别。- 成语出处:川剧《评雪辨踪》:“穿钉鞋的,你二天来,不要穿钉鞋,要穿草鞋嘛,免得我们秀才要评什么足迹,给他做个皂白难分。” 
- 贩夫皂隶- 成语解释:泛指社会地位低下的人。 - 成语出处:王古鲁《本书拍案惊奇>的介绍》:“金的所以腰斩《水浒》修改《水浒》,为的是不愿‘贩夫皂隶都看’。” 
- 皂白沟分- 成语解释:皂:黑。 
 比喻界限非常分明。- 成语出处:清・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论语・述而篇四》:此是圣学极至处,亦是圣学、异端皂白沟分处。 
- 染蓝涅皂- 成语解释:指胡乱涂抹。涅,染;皂,黑色。 - 成语出处: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支诺皋中》:“姚司马者,寄居汾州……经年,二女精神恍惚,夜常明灯挫针,染蓝涅皂,未尝暂息,然莫见其所取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