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的成语(共24个)
- 投笔从戎- 成语解释:指读书人放弃文化工作参军入伍。投:扔掉。 - 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班超传》:“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后立功西域,封定远侯。” 
- 兵戎相见- 成语解释:兵戎:武器。 
 以武力相见。指用战争解决问题。- 成语出处:吴晗《朱元璋传》第三章三:“从至正十六年起,张士诚和朱元璋兵戎相见,大小数百战,互有胜负。” 
- 戎马倥偬- 成语解释:形容军务繁忙。戎:古代兵器的总称;戎马;借指军事;倥偬;事多;繁忙。 - 成语出处:清・百一居士《壶天录》:“然至于戎马倥偬,大势已烈,只手难撑,不得不以一死报国家。” 
- 戎事倥偬- 成语解释:军务紧迫。 
- 戎马生郊- 成语解释:《老子》:“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陈鼓应注:“生于郊,指牝马生驹犊于战地的郊野。
 ”意谓国家政治不上轨道,连怀胎的母马也用来作战。后以“戎马生郊”指战乱不断。- 成语出处:《老子》:“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陈鼓应注:“生于郊,指牝马生驹犊于战地的郊野。” 
- 戎马生涯- 成语解释:指从事征战的生活、经历。 - 成语出处:顾笑言《爱情交响诗》:“那位身经百战的将军,在他前半生的戎马生涯中,几乎是战无不胜的。” 
- 甘为戎首- 成语解释:甘:情愿,乐意;戎首:发动战争的祸首。 
 甘愿作战争的主谋。指发动战争的人。- 成语出处:西汉・戴圣《礼记・檀弓》:“毋为戎首,不亦善乎。” 
- 弃笔从戎- 成语解释:犹投笔从戎。谓文人弃文就武。 - 成语出处:唐・张鷟《游仙窟》:“兄及夫主,弃笔从戎,身死寇场,茕魂莫返。” 
- 启羞兴戎- 成语解释:启:开;戎:战争。 
 因说话不谨慎而招致羞辱挑起事端。- 成语出处:清・吴趼人《俏皮话・手足》:“惟口终日无所事事,或大言不惭,或空谈无补;甚或启羞兴戎,为全体之累。” 
- 狐裘蒙戎- 成语解释:狐裘的皮毛凌乱。亦以喻国政混乱。 - 成语出处:《诗经・邶风・旄丘》:“狐裘蒙戎,匪车不东。叔兮伯兮,靡所与同。” 
- 诘戎治兵- 成语解释:指整治军事。 - 成语出处:《尚书・立政》:“其克诘尔戎兵。” 
- 元戎启行- 成语解释:谓大军出发。语本《诗·小雅·六月》:“元戎十乘,以先启行。 
 ”。- 成语出处:语本《诗经・小雅・六月》:“元戎十乘,以先启行。” 
- 惟口兴戎- 成语解释:指口舌惹出是非。多用来劝戒别人说话要谨慎。 - 成语出处:《尚书・大禹漠》:惟口出好兴戎,朕言不再。 
- 不为戎首- 成语解释:戎首:率兵攻打别人的带头者。 
 不做攻打别人的带头人。- 成语出处:《礼记・檀弓》:毋为戎首,不亦善首。 
- 楚人戎言- 成语解释:戎:西南少数民族的总称,在此作地名用。 
 楚人生长在戎,就要说西戎人的话。比喻客观环境的影响要胜过主观条件与与自然的本能。- 成语出处:《吕氏春秋・用众》:戎人生乎戎,长乎戎,而戎言,不知其所受之,楚人生乎楚,长乎楚,而楚言,不知其所受之。今使楚人长乎戎,戎人长乎楚,则楚人戎言,戎人楚言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