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的成语(共35个)
气急败坏
成语解释:上气不接下气;狼狈不堪;慌张失措的样子。形容羞怒、狼狈的样子。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五回:“只见数个小喽罗气急败坏,走到山寨里叫道:‘苦也!苦也!’”
礼乐崩坏
成语解释:礼:社会道德、行为的规范;乐:教化的规范;崩:败坏。
形容社会纲纪紊乱,动荡不安。成语出处:宋・陆游《书郭崇韬传后》:“庄宗虽出夷狄,又承天下大乱,礼乐崩坏之际,然顾典礼人情,亦难其事。”
自坏长城
成语解释:比喻自己削弱自己的力量或自己破坏自己的事业。
成语出处:《南史・檀道济传》:“乃坏汝万里长城。”
蚁穴坏堤
成语解释:比喻小事不注意,就会出大乱子。同“蚁穴溃堤”。
成语出处:清・钱谦益《向言下》之五:“蛇螫断腕,蚁穴坏堤,史臣之所以俯仰三汉者也。”
山颓木坏
成语解释:册:泰山;颓:倒塌;木:梁木。
泰山倒塌,梁木折断。比喻众所仰望的人物逝世。成语出处:《礼记・檀弓上》:“泰山其颓乎?梁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
木坏山颓
成语解释:木:梁木。
山:指泰山。
颓:倒下。
梁木折坏,泰山崩倒。比喻德高望重的人死去。亦作“泰山梁木”。成语出处:清・袁枚《小仓山房尺牍》第103首:“今年闻委化之信,凡在士林,靡不异声同叹……有如木坏山颓。”
猿穴坏山
成语解释:比喻小事不注意,就会造成大灾祸。
成语出处:汉・孔融《临终》诗:“河溃蚁孔端,山坏由猿穴。”
礼崩乐坏
成语解释:指封建礼教的规章制度遭到极大的破坏。
成语出处:清・章炳麟《与简竹居书》:“中唐以来,礼崩乐坏,狂狡有作,自己制则,而事不稽古。”
不好不坏
成语解释:既不值得称赞,也不值得责备的:过得去的,中等的,不突出的。
坏人坏事
成语解释:有害于社会的人或事。
成语出处:毛泽东《反对官僚主义、命令主义和违法乱纪》:“不了解县区乡三级干部中存在着许多命令主义和违法乱纪的坏人坏事。”
礼坏乐崩
成语解释:古代制礼,把它当作社会道德、行为的规范;把制乐人微言轻教化的规范。形容社会纲纪紊乱,骚动不宁的时代。
成语出处:《汉书・武帝纪》:“盖闻导民以礼,风之以乐。今礼坏乐崩,朕甚闵焉。”
成事不足,坏事有余
成语解释:成:成就;足:足够。
指事情不但办不好,反而把事情弄坏。用于指责办事拙劣或故意不让事情办成的人。成语出处:清・李绿园《歧路灯》第105回:“部里书办们,成事不足,坏事有余;胜之不武,不胜为笑。”
好心办坏事
成语解释:一片好心去为人做事,结果适得其反。
成语出处:叶赫那拉・图鸿《乾隆皇帝》第一章:“他倒是想帮忙,却好心坏事,碍了余鱼同的手脚。”
见怪不怪,其怪自坏
成语解释:怪:奇异的;坏:败。
发现怪事怪物不要惊慌,它就不会危害了。成语出处:宋・洪迈《夷坚三志・己・姜七家猪》:“畜生之言,何足为信,我已数月来知之矣。见怪不怪,其怪自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