啮的成语(共20个)
养虎自啮
成语解释:啮:咬。
养老虎,咬伤自己。比喻纵容敌人而自受其害。成语出处:《洛阳伽蓝记・建中寺》:“养虎自啮,长虺成蛇。”
涨啮城郭
成语解释:涨:涨水;啮:咬;城:内城的墙;郭:外城的墙。
指洪水上涨,冲击城墙。成语出处:《渊鉴类函・汉四》:“张柬之授襄阳刺史,会汉水涨啮城郭,柬之因垒为堤,以遏湍怒。”
啮血为盟
成语解释:指咬臂出血,发誓定盟,以示坚决。
成语出处:揆郑《哀政闻社员》:“杨度初时,倡言排满,与黄兴、刘揆一啮血为盟,图为刺客,将赫然革命之健者。”
踏床啮鼻
成语解释:啮:咬。
踏上床去咬自己的鼻子。形容强词夺理,力图狡辩。成语出处:《笑林》:“甲曰:‘他踏床子就啮之。’”
啮雪餐毡
成语解释:比喻困境中的艰难生活。
成语出处:《群音类选・祝发记・分食寄姑》:“信熊掌和鱼怎得兼,便有龙肝凤髓,也只合啮雪餐毡。”
啮臂之好
成语解释:旧时指男女密约婚嫁之事。
成语出处:清・二石生《十洲春语》卷下:“修月生与文香甚昵,素有啮臂之好。”
啮雪吞毡
成语解释:汉朝苏武被匈奴单于囚禁于大窖中,不供应饮食,苏武乃嚼雪混同毡毛而吞食。事见《汉书·苏建传》。后用以比喻困境中艰难的生活。
成语出处:明・高明《汲古阁本琵琶记》第二十一出:“啮雪吞毡,苏卿犹健;餐松食柏,到做得神仙侣。这糠呵!纵然吃些何虑?”
啮檗吞针
成语解释:檗:俗称黄柏,味苦。
啮檗:食用黄檗,比喻食物之味如黄檗之苦。
吞针:将针吞下,比喻食物极难入口。
形容食物难以下咽。成语出处:唐・康骈《李使君》:“及至冰餐,俱置一匙于口,各相眄良久,咸若啮檗吞针 。”
啮血沁骨
成语解释:形容极端诚信。
成语出处:清・顾嗣立《元诗选・丁孝子鹤年》:“先是生母冯阻绝东村,病死……啮血沁骨,棺敛以葬。”
啮臂为盟
成语解释:啮:咬。
咬臂发誓定盟,以示坚决。成语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30卷:“吴小员外焚香设誓,啮臂为盟。”
餐风啮雪
成语解释:形容野外生活的艰苦。
成语出处:明・张景《飞丸记・月下伤怀》:“一痛爷娘,餐风啮雪;二伤姑妈,替死超生。”
扼臂啮指
成语解释:扼:用力掐;啮:咬。
掐胳膊,咬手指。形容母子心灵相互感应。成语出处:东汉・王充《论衡・感虚》:“曾子左臂立痛,即驰至问母:‘臂何故痛?’母曰:‘今者客来欲去,吾扼臂以呼汝耳。’”
搤臂啮指
成语解释:指至孝之人与父母心相感应。
窃啮斗暴
成语解释:啮:咬。
老鼠偷食啃东西,互相争斗。成语出处:唐・柳宗元《三戒・永某氏之鼠》:昼累累与人兼行,夜则窃啮斗暴,其声万状,不可以寝。
穷鼠啮狸
成语解释:啮:咬;狸:狸猫。
无路可逃的老鼠也会咬猫。比喻受人欺压,虽然敌不过,也会拼死抵抗。成语出处:汉・桓宽《盐铁论・诏圣》:“死不再生,穷鼠啮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