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的成语(共48个)
履险蹈危
成语解释:谓经历危险。
成语出处:《明史・外国传・日本》:“外夷修贡,履险蹈危,来远,所费实多。”
险陂倾侧
成语解释:险陂:邪恶不正;倾侧:倾斜。
指邪恶不正的行为。成语出处:战国・赵・荀况《荀子・成相》:“谗人罔极,险陂倾侧,此之疑。”
地远山险
成语解释:险:险阻。
地处边远,山势险峻。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87回:“愚有片言,望丞相察之,南蛮恃其地远山险,不服久矣,虽今日破之,明日复叛。”
山高路险
成语解释:山又高有陡,行走非常困难。比喻道路遥远艰险。
成语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二十回:怕什么山高路险,水阔波狂!
履险蹈难
成语解释:履:行走;蹈:踩、踏。
指走险路,过难关。比喻冒险前进,历尽艰辛。成语出处:宋・欧阳修《画坊斋记》:周易之象,至于履险蹈难,必曰涉川。
乘高居险
成语解释:居:占据。
占据高峻、险要的地势。成语出处:《草庐经略・守险》:倘若交锋,不宜浪战,须乘高居险,出奇匿伏。
出夷入险
成语解释:出入于安危之中。
成语出处:宋・叶適《故运副龙图侍郎孟公墓志铭》:“由此更践内外,出夷入险,择而守中,劳而有成,干方举德,而莫有助之者也。”
负嵎依险
成语解释:负、依:依靠,凭借;嵎:山弯;阻:险阻地带。
指作战时占据有利地形。成语出处:汉・马融《广成颂》:负隅依阻,莫敢婴御。
津关险塞
成语解释:津:渡口;关:关口;险:险要之地;塞:要塞。
指水陆山川关隘、险要之处。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善哉乎贾生推言之也,曰:'秦并诸侯山东三十余郡,缮津关,据险塞,修甲兵而守之。”
凭险作守
成语解释:凭:靠着。
凭依地势险要而坚守。成语出处:《南史・梁武帝纪・封梁公策》:“凭险作守,兵食兼资,风激电骇,莫不震叠。”
万险千艰
成语解释:形容困难危险极多。
成语出处:宋・郑侠《西塘文集・出御史台》:万险千艰六出身,如今也得避嚣尘。须知从此寒原上,有个行歌拾穗人。
阴险歹毒
成语解释:指人心黑手辣。
有惊无险
成语解释:虽受到惊吓但还是安全脱离险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