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3. 疲的成语

疲的成语(共27个)

  • 乐此不

    lè cǐ bù pí

    成语解释:乐:喜爱;爱好;疲:疲倦。
    乐于做某事;沉浸其中;不觉疲倦。形容对某种事物特别感兴趣。

    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光武帝纪下》:“我自乐此,不为疲也。”

  • 于奔命

    pí yú bēn mìng

    成语解释:疲:疲乏;劳累;奔命:奉命奔走。
    原指因奉命到处奔走;精疲力竭。后指忙于奔走应付;非常疲劳。也形容事情繁多;忙得精疲力尽。

    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袁绍传》:“使敌疲于奔命,人不得安业,我未劳而彼已困,不及三年,可坐剋也。”

  • 师老兵

    shī lǎo bīng pí

    成语解释:老:衰竭;疲:疲乏。
    指用兵的时间太长,兵士劳累,士气低落。

    成语出处:《魏书・许谦传》:“慕容无道,侵我疆场,师老兵疲,天亡期至。”

  • 力尽

    jīng pí lì jìn

    成语解释:精神疲惫,力气用尽。形容精神和身体极度疲劳。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张淑儿巧智脱杨生》:“我已筋疲力尽,不能行动。”

  • 力尽

    jīng pí lì jìn

    成语解释:筋:筋骨;疲:疲劳;尽:完。
    形容非常劳累;力气已经用尽。也作“力尽筋疲”。

    成语出处:宋・司马光《道傍田家》:“筋疲力尽不入腹,未议县官租税促。”

  • 力竭

    jīn pí lì jié

    成语解释:筋:筋骨;疲:疲劳。
    形容非常疲乏。

    成语出处:唐・元稹《有酒》诗:“精卫衔芦塞海溢,枯鱼喷沫救池燔。筋疲力竭波更大,鳍焦甲裂身已干。”

  • 汲引忘

    jí yǐn wàng pí

    成语解释:汲引:从井里提水,比喻引荐和提拔人才。
    引荐和提拔人才而忘记了疲劳。

    成语出处:唐・骆宾王《上衮州刺史启》:“汲引忘疲,奖题不倦。”

  • 惫不堪

    pí bèi bù kān

    成语解释:疲惫:极度疲乏;不堪:表示程度深。
    形容非常疲乏。

    成语出处:刘操南《武松演义》第十回:“犯人一上梃棍,坐卧不得,只是局局促促地挤做一团,弄得疲惫不堪。”

  • 力竭

    jīng pí lì jié

    成语解释:竭:尽。
    精神非常疲劳;体力消耗净尽。形容极度疲乏;一点力气也没有。也作“精疲力尽”。

    成语出处:宋・司马光《司马温公文集・卷二・道傍田家》诗:“筋疲力弊不入腹,未议县官租税促。”

  • 力尽筋

    lì jìn jīn pí

    成语解释:形容非常疲乏,一点力气也没有了。

    成语出处:唐・韩愈《论淮西事宜状》:“虽时侵掠,小有所得,力尽筋疲,不偿其费。”

  • 乏不堪

    pí fá bù kān

    成语解释:不堪:不能忍受。
    形容非常疲乏。

    成语出处:刘操南《武松演义》第十回:“犯人一上梃棍,坐卧不得,只是局局促促地挤做一团,弄得疲惫不堪。”

  • 力倦

    jīn pí lì juàn

    成语解释:犹言筋疲力尽。

    成语出处:鲁迅《花边文学・安贫乐道法》:“就是上海工厂里做工至少每天十点的工人,到晚快边就一定筋疲力倦,受伤的事情是大抵出在那时候的”

  • 意阻

    bīng pí yì zǔ

    成语解释:疲:劳累,懈怠;意阻:情绪低落沮丧。
    士兵劳累懈怠,将帅情绪低落沮丧。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十四回:诸公不知兵法,备乃世之枭雄,更多智谋,其兵始集,法度精专,今守之久矣,不得我便,兵疲意阻,取之正在今日。

  • 明镜不

    míng jìng bù pí

    成语解释:明亮的镜子不为频繁地照人而疲劳。比喻人的智慧不会因使用而受损害。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何尝见明镜疲于照,清流惮于惠风。

  • 心竭虑

    pí xīn jié lǜ

    成语解释:竭:尽。
    指费尽心思。

    成语出处:宋・欧阳修《论更改贡举事件札子》:“选五百人,而日限又迫,使考试之官殆废寝食,疲心竭虑,因劳致昏。”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