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的成语(共31个)
- 隋侯之珠- 成语解释:隋:古国名。 
 比喻珍贵的物品。- 成语出处:战国・庄子《庄子・让王》:“今且有人于此,以隋侯之珠,弹千仞之雀,世必笑之。是何也?则其所用者重,而所要者轻也。《淮南子・览冥训》:“譬如隋侯之珠,和氏之璧,得之者富,失之者贫。” 
- 五侯九伯- 成语解释:五侯:公、侯、伯、子、男五等诸侯;九伯:九州之长。 
 泛指天下诸侯。- 成语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僖公四年》:“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 
- 五侯蜡烛- 成语解释:语出唐韩翃《寒食》诗:“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旧俗寒食节禁火,而宫中传烛分火于五侯之家,贵宠可见。后用以形容豪门权势的显赫景象。- 成语出处:语出唐・韩翃《寒食》诗:“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旧俗寒食节禁火,而宫中传烛分火于五侯之家,贵宠可见。 
- 侯门深如海- 成语解释:侯门: 指高官显贵之家。 
 海: 形容深, 指门禁森严, 一般人不能轻易进入。
 形容富贵人家, 不易接近。- 成语出处:唐崔郊 《赠去婢》诗:“ 公子王孙逐后尘, 绿珠垂泪滴罗巾,侯门一入深如海, 从此萧郎是路人。” 
- 挟天子令诸侯- 成语解释:挟:挟制;诸侯:帝王分封的列国统治者。 
 挟制着皇帝,用其名义号令诸侯。比喻借用名义按自己的意思去指挥别人。- 成语出处:元・孔文卿《地藏王证东窗事犯》第一折:“信着个挟天子令诸侯紫绶臣,待损俺守边塞破敌军铁衣郎!” 
- 五侯七贵- 成语解释:泛指达官显贵。 - 成语出处:唐・李白《流夜郎赠卒判官》诗:“昔在长安醉花柳,五侯七贵同杯酒。” 
- 侯王将相- 成语解释:王侯、武将和文臣。指古代统治阶级的上层代表势力。 - 成语出处:唐・韩愈《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侯王将相望久绝,神纵欲福难为功。” 
- 公侯勋卫- 成语解释:公爵、侯爵、勋臣、宿卫。泛指名门贵族。 - 成语出处:清・孔尚任《桃花扇・闹榭》:你看这般富丽,都是公侯勋卫之家。 
- 公侯干城- 成语解释:公、侯:古时爵位;干:盾;城:城池;干城:比喻捍卫。 
 指为公侯抵御外侮的武将。- 成语出处:《诗经・周南・兔罝》:赳赳武夫,公侯干城。 
- 狗续侯冠- 成语解释:犹狗续金貂。 - 成语出处:清・感惺《断头台・党争》:“琶歌宫布,为后不若为娼;狗续侯冠,畏首还当畏尾。” 
- 李广不侯- 成语解释:见“李广未封”。 - 成语出处:徐夤《赠杨著》:“李广不侯身渐老,子山操赋恨何深!” 
- 文房四侯- 成语解释:指笔、砚、纸、墨。古人戏称笔为管城侯毛元锐,砚为即墨侯石虚中,纸为好畤侯楮知白,墨为松滋侯易玄光,故称。参阅宋苏易简《文房四谱》引文嵩《四侯传》。 - 成语出处:参阅宋・苏易简《文房四谱》引文嵩《四侯传》。 
- 曳居侯门- 成语解释:曳:拉;裾:衣服的大襟。 
 比喻在权贵的门下做食客。- 成语出处:汉・邹阳《上吴王书》:饰固陋之心,则何王之门不可曳长裾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