箭的成语(共57个)
箭拔弩张
成语解释:比喻形势紧张,一触即发。
成语出处: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四部:“冯永祥看他们箭拔弩张,形势不妙,赶紧站起来,走到他们当中。”
一箭射两垛
成语解释:垛:土筑的箭靶。
一支箭要射中两个靶子。比喻希望一举两得。成语出处:唐・张文成《游仙窟・》:张郎在贪生,一箭射两垛。
开弓没有回头箭
成语解释:拉开弓就要把箭射出去。比喻既然已经开始,就要继续进行下去。也形容做事勇往直前,决不后退的精神。
拿着鸡毛当令箭
成语解释:令箭:古代军队中发布命令时用作作证的箭状物。
比喻把别人随便说的话当作重要依据。成语出处:谁让你这样安排的?~,你好大的胆子! ★李佩甫《羊的门》第十二章
暗箭明枪
成语解释:比喻各种公开的攻击和暗地里的中伤。
成语出处:《群英类选・清腔类・玉交枝》:“忽心痴撞入他迷魂阵图里,暗箭明枪难躲避。”
拈弓搭箭
成语解释:拈:用手指夹住。
一手握弓,一手将箭放在弦上,准备发射。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65回:“张飞带住马,拈弓搭箭,回射马超。”
一箭之遥
成语解释:相当于一箭射程的距离。比喻相距不远。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九十回:“宋江上得马来,前行的众头领,已去了一箭之地,见宋江和贯忠说话,都勒马伺候。”
箭穿雁嘴
成语解释:比喻不开口说话。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一百十二回:“诸将见李逵等杀了这一阵,众人都胆颤心寒,不敢出战。问了数声,如箭穿雁嘴,钩搭鱼腮,默默无言,无人敢应。”
弩下逃箭
成语解释:比喻近者反能免遭祸殃。因弩箭射远不射近,故有此比喻。
成语出处:宋文莹《湘山野录》卷下:“今若匿得吾一身,则脱汝辈数家之祸,然万无搜近之理,所谓‘弩下逃箭’也。”
驽箭离弦
成语解释:比喻非常迅速。
双雕一箭
成语解释:源见“一箭双雕”。形容射艺高超。宋无名氏《庆清朝.寿知县》词:“果然是双雕一箭,雁塔题名。
”。折箭为誓
成语解释:折断箭以表示自己的决心和誓约。
成语出处:宋・岳珂《桯史・二将失律》:“虏既得俊迈,折箭为誓,启门以出二将。”
暗箭中人
成语解释:暗:暗中;箭:放箭;中:中伤。
放冷箭伤害人。比喻暗中用阴险的手段攻击或陷害别人。成语出处:宋・刘炎《迩言》卷六:“暗箭中人,其深次骨,人之怨之,亦必次骨,以其掩人所不备也。”
东箭南金
成语解释:东方的竹箭,南方的铜,古时都认为是上品。比喻可宝贵的人才。
成语出处:唐・罗隐《秋夜寄进士顾荣》诗:“空羡良朋尽高价,可怜东箭与南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