逮的成语(共15个)
- 狗逮老鼠- 成语解释:见“狗拿耗子”。 - 成语出处:柳青《狠透铁》五:“你狗逮老鼠多管那闲事做啥?” 
- 克逮克容- 成语解释:谓能和顺而宽容。 - 成语出处:清・周亮工《书影》第三卷:“即邑姜虽贤,不过如大姒克勤克俭,克逮克容。” 
- 词不逮意- 成语解释:犹言词不达意。 - 成语出处:清・龙启瑞《覆唐子实书》:“嗣有四乡联团之议,曾泐数行奉达,仓卒中词不逮意。” 
- 辞不意逮- 成语解释:辞:言词;逮:及,到。 
 指言词不能把意思表达出来。- 成语出处:宋・刘学箕《松江哨遍>词序》:“至欲作数语以状风景胜概,辞不意逮,笔随句阁,良可慨叹。” 
- 匡其不逮- 成语解释:匡:纠正。 
 逮:及,达到。
 不逮:达不到的地方。
 对于达不到的地方给予纠正或帮助。亦作“匡所不逮”。- 成语出处:《晋书・武帝纪》:“择其能正色弼违,匡救不逮者,以兼此选。” 
- 根连株逮- 成语解释:犹株连。 - 成语出处:《元典章・刑部二・系狱》:“小有词诉,根连株逮,动至什伯,系累满途,囹圄成市。” 
- 骈首就逮- 成语解释:见“骈首就系”。 - 成语出处:清・宋学洙《张文忠公遗事》:“翁以故相终老,未有显过闻于天下,而使其子骈首就逮,脱不幸有伤雾露之疾。” 
- 才识不逮- 成语解释:才:才能;识:见识;逮:及,到。 
 才能和见识都不高。- 成语出处:元《宋史・刘挚传》:才识不逮而忠实有余,次也。 
- 词不逮理- 成语解释:词:言语,词句。 
 逮:到;及。
 指说话、写文章时所用的词句不能充分、确切表达出思想感情。- 成语出处:南朝・梁・王僧孺《太常敬子任府君传》:“少孺(枚乘)速而未工,长卿(司马相如)工而未速,孟坚(班固)辞不逮理,平子(张衡)意不及文。” 
- 力有未逮- 成语解释:能力做不到。 
- 力不逮心- 成语解释:逮:达到。 
 参见[力不从心]。
- 力所不逮- 成语解释:逮:到,及。 
 指能力达不到。- 成语出处:宋・连文凤《百正集・送苟厚夫学正之昌国序》:非厚夫本志也,奈何力有所不逮,技术有所不及,故不暇择地之美恶近远焉。 
- 言不逮意- 成语解释:见“言不达意”。 - 成语出处:宋・程颐《与吕大临论中书》:“窃恐辞命不明,言不逮意,致高明或未深喻,辄露所见,求益左右。” 
- 以匡不逮- 成语解释:匡:匡正;不逮:不及,考虑不周的地方。 
 达到改正不周全地方的目的。多用于请人提意见。- 成语出处:《后汉书・李充传》:幸托椒房,位列上将。幕府初开,欲辟天下奇伟,以匡不逮,惟诸君博求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