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的成语(共21个)
毛遂自荐
成语解释:毛遂:战国时赵国平原君的门客;荐:推荐;荐举。
毛遂自己推荐自己。形容自告奋勇去做某事。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门下有毛遂者,前,自赞于平原君曰:‘遂闻君将合从于楚,约与食客门下二十人偕,不外索。合少一人,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
饥馑荐臻
成语解释:饥馑:饥荒;荐臻:接连到来。
连年灾荒不断。成语出处:《诗经・大雅・云汉》:“何辜今之人,天降丧乱,饥馑荐臻。”
潢潦可荐
成语解释:潢:积水;潦:地面积水;荐:祭祀。
指污浊的积水都可以用来祭祀鬼神。祭祀在于诚敬之心,而不在于祭品的厚薄。成语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隐公三年》:“筐箻锜釜之器,潢污行潦之水,可荐于鬼神,可羞于王公。”
飞谋荐谤
成语解释:见“飞谋钓谤”。
成语出处:清・曾国藩《毕君殉难碑记》:“忌君者日以次骨飞谋荐谤,迭相污染。”
荐贤不荐愚
成语解释:应该推荐德才兼备的贤能之人,而不能推荐糊涂无知的愚笨之人。
荐贤举能
成语解释:举:推荐。
选拔推荐有都能有德行的人。成语出处:《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祁奚之荐
成语解释:春秋晋国大夫祁奚告老,将辞中军尉职事。晋悼公问谁可承接,祁奚先推荐仇人解狐。复问,又荐举其子祁午。时人因而有“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之誉。后用为善于荐贤之典。
成语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襄公三年》:“祁奚请老,晋侯问嗣焉,称解狐,其仇也。将立而卒。又问焉,对曰:‘午可也。’于是使祁午为中军尉。”
解狐荐仇
成语解释:解狐推荐仇人为相。比喻公正无私。
成语出处:《韩非子・外储说左下》:解狐荐其仇于简主以为相,其仇以为且幸释己民,乃因往拜谢,狐乃引弓送而射之,曰:‘夫荐汝公也,以汝能当之也……故私怨不入公门。’
举善荐贤
成语解释:贤:胡才能,有道德的。
保举推荐品德好、有才能的人。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二十回:“举善荐贤,乃美事也;卿何荐人于朝,即自焚其奏稿,不令人知耶?”
众口交荐
成语解释:交:俱,共。
许多人一致推荐。成语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82回:“玄宗见众口交荐李白之才,便传旨赠李白以五品冠带朝见。”
称贤荐能
成语解释:称:称扬。
指重视人才,推举贤能。成语出处:唐・白居易《有唐善人墓碑》:“接士,多可而有别,称贤荐能,未尝倦。”
交口荐誉
成语解释:交:一齐,同时;交口:众口一辞;荐:推举。
异口同声地推荐和赞扬。成语出处:唐・韩愈《柳志厚墓志铭》:“诸公要人,争欲令出我门下,交口荐誉之。”
采擢荐进
成语解释:擢:选拔,提拔;荐:推荐。
指对人才的选拔、举荐和提升。成语出处:唐・韩愈《感二鸟赋》:“乃反得蒙采擢荐进,光耀如此。”
章甫荐履
成语解释:冠被垫在鞋子下。比喻上下颠倒。
成语出处:《文选・贾谊屈原文>》:“章甫荐履,渐不可久兮。”
祁奚荐仇
成语解释:祁奚:春秋晋国人;荐:推荐;仇:仇人。
祁奚举荐自己的仇人接替他。形容公正无私。成语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襄公三年》:祁奚请老,晋侯问嗣焉。称解狐,其仇也,将立之而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