泣的成语(共81个)
吞声饮泣
成语解释:形容不出声地悲泣。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89回:“琼英知道了这个消息,如万箭攒心,日夜吞声饮泣,珠泪偷弹。”
向隅而泣
成语解释:隅:墙角;泣:哭。
一个人面对墙角哭泣。形容没有人理睬;非常孤立;只能绝望地哭泣。成语出处:汉・刘向《说苑・贵德》:“今有满堂饮酒者,有一人独索然向隅而泣,则一堂之人皆不乐矣。”
牛衣对泣
成语解释:睡在牛衣里,相对哭泣。形容夫妻共同过着穷困的生活。
成语出处:《汉书・王章传》:“初,章为渚生学长安,独与妻居。章疾病,无被,卧牛衣中;与妻决,涕泣。”
泣不可仰
成语解释:哭泣得抬不起头。形容极度悲伤。
成语出处:洪深《编剧二十八问》:“他把书记大骂一顿,责她多管闲事;她正在泣不可仰。”
行号卧泣
成语解释:行走或躺卧时都在号呼哭泣。形容悲痛之极。
成语出处:南朝・陈・徐陵《为贞阳侯答王太尉书》:“自皇家祸乱,亟积寒暄,九州万国之人,蟠本流沙之地,莫不行号卧泣,想望休平。”
狐死兔泣
成语解释:比喻因同类的死亡而感到悲伤。
成语出处:元《宋史・叛臣传下・李全传下》:“狐死兔泣,李氏灭,夏氏宁得独存?愿将军垂盼。”
如诉如泣
成语解释:诉:说;泣:哭。
像在哭泣,像在诉说。形容哀戚婉转的抒情乐声。成语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68回:“师涓重整弦声,备写抑扬之态,如诉如泣。”
动天地,泣鬼神
成语解释:动:感动;泣:低声哭。
使天地鬼神受到感动。形容事迹或作品十分感人。成语出处:清・汪琬《烈妇周氏墓表》:“然则匹妇虽微,及其精诚所激,往往动天地,泣鬼神,何可忽也?”
感天地,泣鬼神
成语解释:感:感动;泣:哭泣。
感动天地,使鬼神为之哭泣。形容事迹或文艺作品感人至深。成语出处:清・李绿园《歧路灯》第87回:“那史册彪炳日月的事业,全是这两眶子不叫人知的暗泪做出来,感天地,泣鬼神,才扶到凌烟阁里,与了俎豆,叫他飨哩。”
下车泣罪
成语解释:旧时称君主对人民表示关切。
成语出处:西汉・刘向《说苑・君道》:“禹出见罪人,下车问而泣之。”
泣涕如雨
成语解释:眼泪像雨一样。形容极其悲伤。
成语出处:《诗经・邶风・燕燕》:“瞻泪弗及,泣涕如雨。”
泣血涟如
成语解释:涟如:血泪不止。
哭得流泪如同流血。形容极度悲伤。成语出处:《周易・屯》:“上六,乘马班如,泣血涟如。”
泣血捶膺
成语解释:形容悲痛到极点。
成语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一回:“太太毕竟是个女人,没有气力,拗他不过,索性躺在楼板上,泣血捶膺的,一直哭到半夜。”
泣血稽颡
成语解释:稽颡:古代一种跪拜礼仪,屈膝下跪,以额触地。
指怀着十分沉痛的心情向前来致哀的宾客哭拜并致以谢忱。成语出处:巴金《家》:“虽然讣闻上说过‘寝苫枕块’,‘泣血稽颡’的话,但是他们整天躲在灵帏里,既不需要哭,又不必出来答礼。”
剖肝泣血
成语解释:形容非常悲伤。
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袁绍传》:“臣出身为国,破家立事,至乃怀忠获衅,抱信见疑,昼夜长吟,剖肝泣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