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3. 愚的成语

愚的成语(共53个)

  • 大智若

    dà zhì ruò yú

    成语解释:很有智慧的人表面上好像很愚蠢。比喻有智慧的人极有涵养,不露锋芒。

    成语出处:宋・苏轼《贺欧阳少师致仕启》:“大勇若怯,大智如愚。”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大智若愚”。

  • 不可及

    yú bù kě jí

    成语解释:及:赶上。
    形容愚笨到了极点。

    成语出处:春秋・孔子《论语・公冶长》:“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 公移山

    yú gōng yí shān

    成语解释:比喻做事有十分坚强的毅力和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精神。

    成语出处:《列子・汤问》记载:愚公家门前有两大座山挡着路,他决心把山平掉,另一个老人智叟笑他太傻,认为不能能。愚公说:我死了有儿子,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两座山终究会凿平。

  • 使使过

    shǐ yú shǐ guò

    成语解释:使:用;愚:笨。
    用人所短,为己服务。也形容利用人的不同特点,以发挥他的长处。

    成语出处:宋・范仲淹《让观察使第一表》:“前春延安之战,大挫国威,朝廷有使愚使过之议,遂及于臣。”

  • 秦智虞

    qín zhì yú yú

    成语解释:春秋时期虞国大夫百里奚无所作为,虞亡后入秦,辅佐穆公建立霸业。指一个人的才能只有在适当的环境中才能发挥。

    成语出处:清・钱谦益《光禄大夫赠少保兼太子太保吏部尚书谥文通铁山王公墓志铭》:“楚材晋用,国土所以长嗟;秦智虞愚,贤哲为之永叹。”

  • 不移

    xià yú bù yí

    成语解释:移:改变。
    下等的愚人,决不可能有所改变。旧时儒家轻视劳动人民的观点。也指不求上进,不想学好。

    成语出处:春秋・孔子《论语・阳货》:“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 昧无知

    yú mèi wú zhī

    成语解释:非常愚笨;糊涂;又没有知识。

    成语出处:唐・玄奘《大唐西域记》:“自顾寡德,国人推尊,令袭大位,光父之业。愚昧无知,敢稀圣旨!”

  • 一得之

    yī dé zhī yú

    成语解释:指自己对某件事的一点看法。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广武君曰:‘臣闻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 大智如

    dà zhì rú yú

    成语解释:谓才智极高的人,不炫耀自己,表面上看来好象愚笨。

    成语出处:宋・苏轼《贺欧阳少师致仕启》:“大勇若怯,大智如愚。”

  • 硁硁之

    kēng kēng zhī yú

    成语解释:硁硁:浅陋而又固执的样子。
    坚持自己看法的谦词。

    成语出处:春秋・孔子《论语・宪问》:“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既而曰:‘鄙哉!硁硁乎莫己知也,斯已而已矣。’”

  • yú fū yú fù

    成语解释:旧时称平民百姓。

    成语出处:《尚书・五子之歌》:“予视天下,愚夫愚妇,一能胜予。”

  • 使贪使

    shǐ tān shǐ yú

    成语解释:使:用;贪:不知足;愚:笨。
    用人所短,为己服务。也形容利用人的不同特点,以发挥他的长处。

    成语出处:北宋《新唐书・侯君集传》:“军法曰:‘使智使勇,使贪使愚,故智者乐立其功,勇者好行其志,贪者邀趋其利,愚者不计其死。’是以前圣使人,必收所长而弃所短。”

  • 肉眼

    ròu yǎn yú méi

    成语解释:比喻见识浅陋。

    成语出处:元・高文秀《黑旋风》第三折:“畅道天理难欺,人心怎昧,则他这肉眼愚眉,把一个黑旋风爹爹敢来也认不得。”

  • 者千虑,或有一得

    yú zhě qiān lǜ , huò yǒu yī dé

    成语解释:指愚钝人的许多思虑中总会有一些可取之处。常以谦指己见。

    成语出处:唐・林蕴《上宰相元衡宏靖论兵书》:“苟有妖孽,某安敢不隳裂肝胆,为相公之腹心乎。愚者千虑,或有一得。伏愿相公少赐采择焉。”

  • 者千虑,亦有一得

    yú zhě qiān lǜ , yì yǒu yī dé

    成语解释:指愚钝人的许多思虑中总会有一些可取之处。常以谦指己见。

    成语出处:《汉书・韩信传》:“广武君曰:‘臣闻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亦有一得。’”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