梗的成语(共24个)
断梗飞蓬
成语解释:见“断梗飘蓬”。
成语出处:宋・陆游《拆号前一日作》诗:“飘零随处是生涯,断梗飞蓬但可嗟。”
从中作梗
成语解释:在事情进行中,设置障碍,故意为难。
成语出处:清・张集馨《道咸宦海见闻录》:“是以粮道必应酬将军者,畏其从中作梗也。”
断梗飘蓬
成语解释:梗:植物的枝茎;蓬:蓬蒿,遇风常吹折离根,飞转不已。
如同折断的枝茎,飘飞的蓬蒿一般。形容人东奔西走,生活不固定。成语出处:宋・石季友《清平乐》:“自怜俗状尘容,几年断梗飘蓬。”
泛萍浮梗
成语解释:浮动在水面的萍草和树根。比喻踪迹漂泊不定。
成语出处:唐・徐夤《别》诗:“酒尽欲终问后期,泛萍浮梗不胜悲。”
暗中作梗
成语解释:暗自从中阻挠、破坏。
成语出处:丁寅生《孔子演义》第四回:“殊不知地主是贤大夫,早知成邑本届田赋收不到,必然是公克在暗中作梗争权,便令他的庶兄敬叔密往调查。”
粗具梗概
成语解释:粗:粗略;梗概:大概,大略。
粗略地具有一个大概。成语出处: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14篇:“惟文笔则远不逮,词不达意,粗具梗概而已。”
顽梗不化
成语解释:形容非常顽固。
成语出处:郭沫若《棠棣之花》第三幕第一场:“你往年同严仲子做过朋友,他的顽梗不化,你是明白的。”
梗顽不化
成语解释:谓十分顽固,无法感化。
成语出处:《续儿女英雄传》第一回:“目下山东有名绿茶,可知道他们形状否;内中可有能劝化改行的,还有梗顽不化,本事十分利害的否?要一一请教。”
飘蓬断梗
成语解释:飘飞的蓬草和随波逐流的断树枝。比喻到处漂泊,行踪无定。
成语出处:宋・宗泽《上郑龙图求船书》:“全家百指,如飘蓬断梗,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
浮萍浪梗
成语解释:浮萍:浮在水上的萍草;浪梗:浪里的草木茎。
比喻漂泊无定的人。成语出处:元・乔吉《扬州梦》楔子:“博着个甚功名,教俺做浮萍浪梗,因此上意懒出豫章城。”
梗泛萍飘
成语解释:比喻流离漂泊。
成语出处:元・张国宾《罗李郎》第二折:“只为他孤身去梗泛萍飘,撇的俺三口儿梦断魂劳。”
断梗飘萍
成语解释:见“断梗浮萍”。
成语出处:明・梅鼎祚《玉合记・祝发》:“想归海楼船未有期,梦与飘风会,似断梗飘萍谁可系。”
梗迹萍踪
成语解释:像断梗、浮萍在水中一样踪迹不定。
成语出处:明・单本《蕉帕记・寻春》:“休夸绣虎雕龙,那值时危国破,怎发付梗迹萍踪。”
梗迹蓬飘
成语解释:比喻漂泊流离。梗,断梗;蓬,飞蓬。
成语出处:明・范受益《寻亲记・相逢》:“梗迹蓬飘,跋踄山川岂惮劳。”
梗泛萍漂
成语解释:断梗、浮萍在水中漂浮。比喻漂泊流离。
成语出处:元・张国宾《罗李郎》第二折:“只为他孤身去梗泛萍漂,撇的俺三口儿梦断魂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