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的成语(共55个)
父母官
成语解释:旧时对州县官的称呼。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9卷:“且莫说我是父母官,即使平交,也不该如此!”
母老虎
成语解释:雌性虎。借指泼妇或刁妇。
成语出处:老舍《柳屯的》:“我曾经作过一个噩梦,梦见一个母老虎,脸上擦着铅粉。”
母夜叉
成语解释:比喻凶悍的妇女。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7回:“那人夫妻两个,亦是江湖上好汉有名的,都叫他做菜园子张青,其妻母夜叉孙二娘,甚是好义气。”
不忘母训
成语解释:指不忘记母亲的教诲。
为民父母
成语解释:这:作为,充当;父母:即父母官。
担任地方行政长官。成语出处:战国・孟子《孟子・梁惠王上》:“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
升堂拜母
成语解释:升:登上;堂:古代指宫室的前屋。
拜见对方的母亲。指互相结拜为友好人家。成语出处:西晋・陈寿《三国志・吴志・周瑜传》:“坚子策,与瑜同年,独相友善,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升堂拜母,有无通共。”
顽父嚚母
成语解释:指愚顽暴虐的家长。
成语出处:《尚书・尧典》:“父顽,母嚚,象傲。”
曾母投杼
成语解释:指曾参的母亲听到“曾参杀人”的传闻接连三次,便信以为真,投杼而走,谓流言可畏。
成语出处:《战国策・秦策二》:“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夫以曾参之贤与母之信也,而三人疑之,则慈母不能信也。”
召父杜母
成语解释:召:指两汉召信臣;杜:指东汉杜诗。
召信臣与杜诗先后任南阳太守,行善政。称赞地方官政绩显赫。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杜诗传》:“前有召父,后有杜母。”
父母国
成语解释:指祖国。
成语出处:战国・孟子《孟子・万章下》:“去鲁,曰:‘迟迟吾行也,去父母国之道也。’”
失败为成功之母
成语解释:失败往往是成功的先导。指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最后取得胜利。
失败乃成功之母
成语解释:失败往往是成功的先导。指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最后取得胜利。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成语解释:媒妁:婚姻介绍者。
旧指儿女婚姻须由父母作主,并经媒人介绍。成语出处:战国・孟子《孟子・滕文公下》: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
母也天只,不谅人只
成语解释:只:助词。
我的妈呀,我的天哪!不体谅人家的心哪。原指少女因爱情得不到支持而发出的概叹。后泛指得不到尊长的体谅。成语出处:《诗经・鄘风・柏舟》:母也天只,不谅人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