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3. 耳的成语

耳的成语(共323个)

  • 熟能详

    ěr shú néng xiáng

    成语解释:听得多了;就可以说得详尽细致。耳熟:听熟了;详:细说。

    成语出处:宋・欧阳修《泷冈阡表》:“吾耳熟焉,故能详也。”

  • 隔墙有

    gé qiáng yǒu ěr

    成语解释:隔着一道墙,也有人偷听。比喻即使秘密商量,别人也可能知道。也用于劝人说话小心,免得泄露。

    成语出处:管仲《管子・君臣下》:“墙有耳,伏寇在侧。墙有耳者,微谋外泄之谓也。”

  • 聊复尔

    liáo fù ěr ěr

    成语解释:姑且如此而已。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答曰:‘未能免俗,聊复尔耳!’”

  • 不闻

    chōng ěr bù wén

    成语解释:充:塞住;闻:听。
    塞住耳朵不听。形容不听别人的意见或劝告。

    成语出处:清・李渔《奈何天・闹封》:“边陲告急,司转运者,充耳不闻。”

  • 执牛

    zhí niú ěr

    成语解释:古代诸侯订立盟约,要割牛耳歃血,由主盟国的代表拿着盛牛耳朵的盘子。故称主盟国为执牛耳。后泛指在某一方面居最有权威的地位。

    成语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哀公十七年》:“诸侯盟,谁执牛耳?”

  • 边风

    ěr biān fēng

    成语解释:在耳边吹过的风。比喻听了不放在心上的话。

    成语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我说的乃是金玉之言,外交秘诀,你老哥千万不要当做耳边风”

  • 旁风

    ěr páng fēng

    成语解释:同“耳边风”。在耳边吹过的风。比喻听了不放在心上的话。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一回:“又听袭人叹道:‘姊妹们和气,也有个分寸礼节,也没个黑家白日闹的!凭人怎么劝,都是耳旁风。”

  • 迅雷不及掩

    xùn léi bù jí yǎn ěr

    成语解释:雷声来得非常快,连捂耳朵都来不及。比喻来势凶猛,使人来不及防备。

    成语出处:《晋书・石勒载记上》:“出其不意,直冲末抷帐,敌必震惶,计不及设,所谓迅雷不及掩耳。”

  • 闻不如目见

    ěr wén bù rú mù jiàn

    成语解释:耳朵听到的不如眼睛看到的。比喻亲身感受比传闻可靠。

    成语出处:汉・刘向《说苑・政理》:“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

  • 濡目染

    ěr rǔ mù rǎn

    成语解释:濡:音如;沾湿;染:沾染。
    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

    成语出处:唐・韩愈《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铭》:“目濡耳染,不学以能。”

  • 提面命

    ěr tí miàn mìng

    成语解释:不但当面告诉他;而且揪着他的耳朵向他讲。形容严厉而又恳切的教导。

    成语出处:《诗经・大雅・抑》:“匪面命之,言提其耳。”

  • 后生风

    ěr hòu shēng fēng

    成语解释:像耳后刮风一样。形容激烈、迅速运动时耳后根产生的感觉。

    成语出处:唐・姚思廉《梁书・曹景宗传》:“景宗谓所亲曰:‘我昔日在乡里,骑快马如龙,与年少辈数十骑,……觉耳后生风,鼻头出火,此乐使人忘死,不知老之将至。”

  • 目一新

    ěr mù yī xīn

    成语解释:听到、看到的跟以前不同;感到新鲜。形容事物的面貌有了显著的变化。

    成语出处:北齐 魏收《魏书・河南王传》:“齐人爱咏,咸日耳目更新。”

  • 闭目塞

    bì mù sè ěr

    成语解释:堵塞视听。指对外界事物不闻不问或不了解。

    成语出处:唐・魏征《隋书・东夷传・高丽》:“王乃坐之空馆,严加防守,使其闭目塞耳,永无闻见。”

  • 闻不如眼见

    ěr wén bù rú yǎn jiàn

    成语解释:听到的不如看到的真实可靠。比喻亲身感受比传闻可靠。

    成语出处:《旧唐书・辛替否传》:“臣尝以为古之用度不时,爵赏不当,破家亡国者,口说不如身逢,耳闻不如眼见。”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