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3. 搔的成语

搔的成语(共21个)

  • 待痒

    yù sāo dài yǎng

    成语解释:痒还未发作便预先搔抓。比喻事先作多余的准备。

    成语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洪忍禅师》:“师曰:‘不可预搔而待痒。’”

  • 着痒处

    sāo zhe yǎng chù

    成语解释:比喻正合心意,痛快之至。

    成语出处:唐・杜牧《读韩杜集》诗:“杜诗韩集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抓。”

  • 到痒处

    sāo dào yǎng chù

    成语解释:比喻说话说到点子上。

    成语出处:唐・杜牧《读韩杜集》诗:“杜诗韩集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抓。”

  • 隔靴

    gé xuē sāo yǎng

    成语解释:隔着靴子挠痒痒。原为禅宗用语;比喻领会佛理不够透彻;未能悟境触机。后比喻说话写文章没有抓住主题;不中肯;不贴切;或做事没有抓住关键;不解决问题。

    成语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康山契稳禅师》:“曰:‘恁么则识性无根去也?’师曰:‘隔靴搔痒。’”

  • 首弄姿

    sāo shǒu nòng zī

    成语解释:搔:用手指梳;弄:卖弄。
    原指修饰仪容。后形容装腔作势卖弄风情。

    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李固传》:“大行在殡,路人掩涕。固独胡粉饰貌,搔头弄姿,盘旋偃仰,从容冶步,曾无惨怛之心。”

  • 头抓耳

    sāo tóu zhuā ěr

    成语解释:抓抓头皮;摸摸耳朵。形容焦急的神态。

    成语出处:清・彭养鸥《黑籍冤魂》第12回:“两个搔头摸耳,没有法想。”

  • 头摸耳

    sāo tóu mō ěr

    成语解释:抓抓头皮,摸摸耳朵。形容一时无法可想的焦急神态。

    成语出处:清・彭养鸥《黑籍冤魂》第十三回:“两个人搔头摸耳,没有法想。”

  • 头弄姿

    sāo tóu nòng zī

    成语解释:原指梳妆打扮。后形容女子卖弄姿色(含贬义)。

    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李固传》:“大行在殡,路人掩涕。固独胡粉饰貌,搔头弄姿,槃旋偃仰,从容冶步,曾无惨怛之心。”

  • 首踟蹰

    sāo shǒu chí chú

    成语解释:搔首:用手挠头。
    踟蹰:来回走动。
    形容心情焦急、惶惑或犹豫。亦作“搔首踟躇”。

    成语出处:《诗经・邶风・静女》:“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 头痒

    tóu yǎng sāo gēn

    成语解释:头痒搔脚。比喻花了气力而于事无补。

    成语出处:汉・焦赣《易林》:“头痒搔跟,无益于疾。”

  • 老虎头上

    lǎo hǔ tóu shàng sāo yǎng

    成语解释:比喻不自量力。

    成语出处:蔡东藩《明史演义》第63回:“今严嵩父子,威焰薰天,一百个仇鸾,尚敌不过他,老虎头上搔痒,无补国家,转取祸戾,何苦何苦!”

  • 膝痒

    xī yǎng sāo bèi

    成语解释:膝部发痒,却去搔背。比喻力量没有使在点子上。

    成语出处:汉・桓宽《盐铁论・利议》:“议论无所依,如膝痒而搔背。”

  • 心痒难

    xīn yǎng nán sāo

    成语解释:心里特别痒,难以抚平。指愿望十分强烈。

    成语出处:曾朴《孽海花》第21回:“谁知庄稚燕在路上说得这也是门,那也是户,好像可以马到成功,弄得阳伯心痒难搔。”

  • 首不知痒处

    sāo shǒu bù zhī yǎng chù

    成语解释:形容仓皇失措的样子。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三十八回:宋江听罢,搔首不知痒处,只叫得苦。

  • 抓耳

    zhuā ěr sāo sāi

    成语解释:见“抓耳挠腮”。

    成语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三十五回:“多九公道:‘那送礼人说:国舅因今日王妃进宫,送这礼物,预备王妃赏赐宫人。岂非送给林兄么?’唐敖听了,只急的抓耳搔腮。”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