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3. 从的成语

从的成语(共252个)

  • 投笔

    tóu bǐ cóng róng

    成语解释:指读书人放弃文化工作参军入伍。投:扔掉。

    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班超传》:“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后立功西域,封定远侯。”

  • 言听计

    yán tīng jì cóng

    成语解释:听:听从;从:依从。
    说的话都相信;出的主意、计谋都采纳。形容对某个人十分信任。也作“言听计用”。

    成语出处:《魏书・崔浩传》:“属太宗为政之秋,值世祖经营之日,言听计从,宁廓区夏。”

  • 舍短

    shě duǎn cóng cháng

    成语解释:舍:放弃;短:短处,缺点;长:长处,优点。
    指舍弃其缺点,汲取其长处。

    成语出处:《旧五代史・梁书・太祖记》:“如或一言拔俗,一事出群,亦当舍短从长,随才授任。”

  • 行不

    xíng bù cóng jìng

    成语解释:走路不遵循正道。比喻做事为学走捷径。

    成语出处:战国・郑・列御寇《列子・说符》:“譬之出不由门,行不从径也,以是求利,不亦难乎?”

  • 善善

    shàn shàn cóng cháng

    成语解释:善善:褒扬美德;从长:源远流长的意思。
    原指褒扬美德,源远流长。后用来比喻吸取别人的长处。

    成语出处:战国・公羊高《公羊传・昭公二十年》:“君子之善善也长,恶恶也短;恶恶止其身,善善及子孙。”

  • 恶恶

    wù wù cóng duǎn

    成语解释:比喻对人所做的坏事,不十分苛责。

    成语出处:战国・公羊高《公羊传・昭公二十年》:“君子之善善也长,恶恶也短,恶恶止其身,善善及子孙。”

  • 言听行

    yán tīng xíng cóng

    成语解释:谓说话、做事有人听从。形容威望很高。

    成语出处:《鹖冠子・道端》:“圣人之功,定制于冥冥,求至欲得,言听行从,近亲远附,明达四通。”

  • 不知所

    bù zhī suǒ cóng

    成语解释:不知怎么办。形容拿不定主意。

    成语出处:战国・楚・屈原《楚辞・卜居》:“心烦虑乱,不知所从。”

  • 枝附影

    zhī fù yǐng cóng

    成语解释:枝条附着树干,影子随从形体。比喻追随模访。

    成语出处: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杂文》:“自桓麟《七说》以下,左思《七讽》以上,枝附影从,十有余家。”

  • 识变

    shí biàn cóng yí

    成语解释:谓认识事物的变化,灵活地处理问题。

    成语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涉务》:“五则使命之臣,取其识变从宜,不辱君命。”

  • 字顺

    wén cóng zì shùn

    成语解释:文句通顺、用词妥贴。从、顺:妥贴、通顺。

    成语出处:唐・韩愈《南阳樊绍述墓志铭》:“文从字顺各识职,有欲求之此其躅。”

  • 解巾

    jiě jīn cóng shì

    成语解释:巾:古代隐士常戴的一种头巾;仕:做官。
    结束隐居生活,出去做官。

    成语出处:唐・陈子昂《为王美畅谢兄官表》:臣兄自解巾从仕,三十余年。

  • 靡所适

    mí suǒ shì cóng

    成语解释:不知何所依从。

    成语出处:明・张居正《请裁定宗藩事例疏》:“或拟议不定,靡所适从。”

  • 善若流

    cóng shàn ruò liú

    成语解释:见“从善如流”。

    成语出处:北宋《新唐书・张玄素传》:“从善若流,尚恐不逮,饰非拒谏,祸可既乎?”

  • 天降

    xǐ cóng tiān jiàng

    成语解释:喜事从天上掉下来。形容突然遇到意想不到的好事;也指为此特别高兴。

    成语出处:元・马致远《青衫泪》:“贵脚踏贱地,使下官喜从天降。”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